原来的赫德:中国历史上级别最高的外国人

近代名人历史故事800_近代历史名人_近代名人历史故事/

半生掌管,第一客

上海外滩曾经有一尊外国人的铜像。 根据标签,他的名字叫鲁宾·赫德,头上戴着部长的书。 宝兴、华凌; 大英帝国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十字勋章的获得者。 简单来说,他就是控制中国海关、对当时中国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力的英国赫德。

说他在控制似乎有点轻描淡写。 这是官方声明。 其实我觉得控这个词更准确、更中立,因为无论后人如何看待他,称赞都是理所当然的。 无论是贬义还是贬义,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以说,他是毫无争议的第一老外。

赫德是英国公民。 1854年,19岁的他来到中国,在英国驻宁波和广州领事馆担任翻译和助理。 后任海关总税务司。 1908年辞职回国度假。 1911年,因病去世。 清朝追授他太子太保、一等官衔。

赫德在担任中国海关主席的近半个世纪中,不仅确立了海关总署的绝对统治,而且他的活动涵盖了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方面面。 。 教育。 它对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近代历史名人_近代名人历史故事800_近代名人历史故事/

我知道赫德开始收集邮票。 毕竟他设计了中国第一套邮票,著名的大龙邮票。 这套邮票又被称为海关龙,这很奇怪,因为一般邮票都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但在中国,这套邮票是海关发行的,可见当时海关对中国的影响力。时间。

历史学家陈绪禄曾说过:“研究中国近代史,必须了解三个人,一满族、一汉族、一外国人,即慈禧、李鸿章、哈特”。

他是晚清政坛的著名人物,被公认为近代中国最有权势的外国人。 他擅长幕后“业余外交”,是总理府“值得信赖的顾问”。 他“不仅在税务和商业事务上,而且在外交和国内事务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过去,赫德经常出现在历史书中。 作为晚清外交部长,他的形象始终模糊,对中国的影响也备受争议。

众所周知,晚清的腐败现象触目惊心,不是皇帝的决心所能补救的。 它已经成为各级组织和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则,无论是潜规则还是明规则。 如果没有人去执行,官方就没有办法干预。

近代名人历史故事_近代名人历史故事800_近代历史名人/

早在乾隆时期,中国就建立了海关,即广东海关,统一征收关税的贸易管理制度。 然而,中国列强的至上心态并没有让朝廷特别关心海关执法的实际内容。 与从贸易中获利的冲动相比,朝廷更满意的是“西巴里的热情好客”。

他们担心外国船只会人满为患,难以运营。 老方法的技术比较粗糙,收入也比较少。 五口岸贸易协议签署后,情况并没有好转。 清代海关腐败,腐败横行,海关事务混乱。 观音占每年税收的比例还不到3%。

作为北爱尔兰的见习翻译,赫德工作认真、精明,生意非常有效率。 他很快得到当时主管中国外交事务的恭亲王奕欣的赏识。 从此,他的政治命运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 在赫德的倡议下,易新成立了总理国务办公室,赫德正式成为中国海关部部长。 指出他作为主角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并在那个舞台上书写了他一生的辉煌。

近代名人历史故事800_近代历史名人_近代名人历史故事/

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时年仅28岁。 他学识渊博,彬彬有礼,愿意从保护中国利益的角度做事,这也是他深受恭亲王懿旨和宰相文祥信任的原因。 恭亲王和王毅甚至在外人面前亲切地称哈特为“我们的哈特”。

最奇特的是,赫德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干净的“衙门”。 在摇摇欲坠的旧帝制中,他顽强地铲除旧衙门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建立了清朝唯一纯洁高效的衙门,被认为是“世界治理史上的奇迹之一”。

赫德上台后,海关收入从1865年的830万塔勒增加到1875年的1200万塔勒。到1870年代后期,税收收入达到3000万塔勒,占清政府预算收入的三分之一。

赫德执掌中国海关半个世纪。 在此期间,他建立了一套全面、科学、严格、高效的管理体系,使中国海关工作人员不敢腐败、无人能腐败。 他给海关工作人员的工资非常高,每年高达九千塔勒,所以没有一个海关工作人员愿意贪婪。 赫德本人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

近代历史名人_近代名人历史故事_近代名人历史故事800/

赫德在清末担任海关总税司长达半个世纪。 在任期间,他创建了一套严格的税收、统计、港口疏浚、检疫等海关管理制度。 他领导的海关还开创了中国现代邮政事业。 系统。 邮政服务、灯塔和海底电缆引入中国也为中国的政治和国防改革做出了贡献。

他像一位职业经理人一样,在特殊时期与东方封建建立了奇妙的合作关系。 他保持了新海关设施的清洁和高效。 他还以战争赔款为幌子,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中国经济的运转。 他成功地嫁接了中西文化,在中国权衡了不同国家的利益。 作为一个英国人,他理解中英之间的利益分歧。 赫德建立的有效的海关管理制度被中华民国历届政府完全继承,并一直运行到1949年。

作为中国的高级“客卿”,清政府对他的态度也充满矛盾。 赫德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同胞”,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态度为清政府服务。 被誉为“温顺有礼”; 但明眼人也知道他仍然是英国人。 当中英利益发生冲突时,他的立场是不言而喻的。 用赫德自己的话说:“我有一双纯正的英国耳朵。”

近代名人历史故事_近代历史名人_近代名人历史故事800/

当时在朝廷掌权的李鸿章对他的态度是典型的。 两人上下对视一眼。 一个是善于政治的中国官僚; 在李鸿章眼里,赫德是一个来中国趁势而为的小人。 他“阴暗专制,因权势而狂妄”。 在赫德眼中,李鸿章和其他中国官僚一样,是一个“无能之人”。

但赫德控制的关税给清朝带来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朝廷也赖以生存。 再加上赫德至少表面上谨慎温和,所以清朝官员对赫德的看法也很强烈。 感激。 这些官僚对海关一无所知。 他们不想干涉,也无法控制。 因此,在赫德的控制下,海关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但同时又与外界相对隔离。 高效廉洁的管理与清廷的腐败形成鲜明对比。

赫德最终更像是一位现代职业领袖。 他主要关心的是关税收入和经济秩序的稳定、对中国的改革提出建议、保护西方在中国的利益,甚至与英国政府的关系疏远。 所有关系都服务于这个主题。 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的延续和专业人才的缺乏,让他的任期持续了近半个世纪,这是前所未有的。 只有在晚清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才出现了这样的“帝国合伙人”,其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近代名人历史故事_近代名人历史故事800_近代历史名人/

赫德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只回国探亲两次。 不过,清政府实施新政后,也有意收回关税管理权。 赫德本人年老多病,与孩子们的关系也不好。 72岁时,他写信给法院请求“长假”并获得批准。 1908年4月13日,赫德乘火车离开北京。 在他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卢宾·赫德早上 7 点离开”

休假期间他再也没有回家,于1911年9月20日在白金汉郡的家中去世。二十天后,武昌起义爆发,清朝灭亡。 为了纪念他,海关在外滩竖立了一座著名的铜像,但被1942年对英宣战的日军拆毁、熔化。从此,他逐渐消失在中国人民的视野中。

近代名人历史故事_近代历史名人_近代名人历史故事800/

后人对赫德的看法不一,他也受到民国政府的高度评价。 20世纪80年代,岛国台湾还发行了纪念他诞辰150周年的邮票; 它是外国势力控制下国家经济命脉的象征,也是屈辱的象征。

很难评价他,这取决于电视台的角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虽然他可能不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但他一定是清朝的好朋友。 他对清朝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延长自己的生命。 我们应该从外国历史的角度重新认识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