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

世界历史人物_历史世界史人物_人物历史世界排名/

《写共产党宣言》(国画)苗哉新作

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实际上就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黑格尔和马克思、恩格斯都异口同声地提到了中国,他们都一致把中国与世界历史联系起来,作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纽带,作为他们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例证。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顾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对我们大有裨益。 尤其是现在,针对性更加明确。

从民族史到世界史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曾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阐述过他的世界历史观。 他认为历史不是混乱的历史事件的堆积,而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规律性。 突破狭隘的地理范围,将民族历史融入世界历史,就是规律之一。

黑格尔用他的唯心主义的“世界精神”来解释历史,认为世界历史是世界精神的外化。 世界精神的本质是自由,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精神”的自由发展。 他认为,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世界精神都只选择一个民族来实现其目标。 东方民族是那些曾经被选择然后被抛弃的民族,因此停滞不前。 因此,世界历史与太阳的旅程是一致的,从东方的中国出发,经过希腊和罗马,最终到达德国。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他们的世界历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全球化的洪流,这是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但推动这一历史洪流的不是任何精神和观念,而是在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分工和各民族的相互交往。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该民族生产的发展程度和内外交往的程度。 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和交流的扩大,打破了地理界限,推动各民族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和交流。

接下来,马克思、恩格斯用实例论证了他们的想法。 尤其值得注意和令我们惊讶的是,他们在例子中提到了中国,并将中国视为与世界历史密切相关的一部分:

“例如,如果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抢走了印度和中国无数工人的工作,并导致这些国家整个存在形式的改变,那么这项发明就成为了世界历史事实。 ”

马克思和恩格斯由此得出结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某种形而上学幽灵的纯粹抽象行为,而是完全物质性的、经验上可证明的行为。”过着实际的生活,需要吃、喝、穿,就可以证明这种行为。”

黑格尔和马克思、恩格斯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中国,也不约而同地将中国与世界历史联系起来,把它当作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当作讨论自己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范例。

不同的是,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想象性的界定。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观是以客观物质运动和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为基础的。

正是在勾画世界历史进程的宏观框架内,中国进入了思想巨人的视野。

世界历史的进程和方向

世界宏大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但如何把握这样的世界历史呢? 如何洞察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自己的世界历史观,科学地研究和分析了社会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它们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变化的逻辑时间过程,另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变化的逻辑空间过程。

他们认为,世界市场的发现对于社会生产方式的飞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洲的发现和非洲航行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视野。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与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得商业、航海变得更加重要。贸易和工业空前增长,因而在摇摇欲坠的封建社会中革命分子迅速发展。”

正是世界市场的发现,扩大了商品的需求,推动了工厂手工业向现代大工业的转变。 世界市场的扩大,使商业、航海、陆路运输得到极大发展,进而促进了工业的扩张。 ; 由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封建主义,在社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新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突破了国家和地区的壁垒,将整个世界联为一体。 世界历史上的这一发展,“挖出了工业脚下的国家基础”,“使各国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 新产业不再加工当地原材料,其产品也不仅仅供国内消费。 “过去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锁国,已经被各民族的各种互动和相互依存所取代。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亦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公共财产。国家的片面性”狭隘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世界市场的形成“吸引所有国家,甚至最野蛮的国家进入文明”。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摧毁所有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固的排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所有人民——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内部推行所谓的文明,也就是说,他们成为资产阶级。总之,他们按照自己的形象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

面对新的社会生产方式,“那些几千年没有进步的国家,比如印度,已经进行了彻底的革命,甚至中国现在也正在走向革命。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将在一年内夺走中国数百万工人的工作。”

然而,资本主义创造的世界历史只是世界历史的初级阶段。 它并没有结束世界历史,而只是为世界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世界历史必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观中,中国不是一个孤立的中国,而是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不仅是东方社会的一个标本,也受到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中国发生的事件与西方世界密切相关,同时又反过来影响西方世界。 研究世界,必须研究中国; 研究中国,必须更好地研究世界。

这种博大精深的世界历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心中国问题的思想背景; 只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维模式和世界历史进程的宏观结构中,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他们讨论中国问题的真正意义。

全球化不会结束

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实际上就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的日益完善,以及不同民族之间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分工,各个民族原有的封闭状态被消除得越彻底,历史就越会成为世界性的”。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的这一预言如今已成为现实。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和进步。 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依存不断深化,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的局面。 世界已经发展成为相当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没有一个国家,即使是最强大的国家,也无法独自生存。 任何国家的行为不仅关系到自身,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各种峰会越来越多,不同形式的对话也越来越多。

在全球化浪潮中,也出现了一些利弊共生的新变化。 对于不同国家来说,全球化的利弊并不完全相同。 总体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

美国曾经在全球化中发挥主导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利用全球化为自己获取了可观的利益。 然而,特朗普上台后,不断发动贸易战,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浪潮。

特朗普将美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美国民众的一些不满归咎于全球化,尤其是中国。 这是完全不真实的。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160多年前的说法,英国发明的机器抢走了印度和中国无数工人的工作,并引起了这些国家整个存在的变化。 这是当时全球化发展的结果; 而今天,中国已经逐渐发展起来,在低端消费品方面比美国更有竞争力。 它甚至被指责导致许多美国工人失业。 这是一个讽刺性的倒置。 但这种逆转完全是市场的函数,是消费者选择和市场竞争的结果。 中国根本不应该受到责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它不是任何人、任何国家人为创造的。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中。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讲话,代表了所有清醒认识全球化的国家和人民的心声。 全球化是不断发展的时代大趋势。 这一趋势有客观的世界历史基础,不可逆转。 全球化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出现波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些人的反全球化行为无论有多大,都只是汹涌浪潮中的一浪。

因此,此时此刻,我们回顾一下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是非常有益的。 尤其是现在,针对性更加明确。

(作者李中杰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