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姬云(jǐyún),又名小兰,又名春帆,晚号世云,道号关一道人。 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二等第四名。 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任编修、编修,处理学术事务。 着有《四库全书》。
刘墉,清代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儒,字世安。 又有清远、相彦、东吴、木安、明华、日官风陶人等号,号诸城县庞阁。 壮族(今高密市)人。 刘墉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 历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学士。
刘春霖是光绪甲辰科第一状元,官号应为“一甲一进士及品位”。 今年是清末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考试”。 从此,中国历史上延续数千年的“科举制度”彻底结束。 刘春霖不仅是清朝最后一位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清朝可能比较近,有很多著名进士的记载。 比如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等晚清军政重臣,以及很多抗击侵略的朝廷官员,都是进士。
明朝时期
袁崇焕(1584-1630)字素、名自如。 广西滕县人。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
洪承畴(1593年—1665年),字彦彦,号恒久。 明朝重臣,嵩山战败后投降清朝。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23岁的洪承畴到省里参加乡试,成为乙卯科第十九位进士。 次年,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授进士。
张居正,汉族,名叔达,姓白贵,小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名张江陵。 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16岁考中进士,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
元朝时期
刘伯温(1311—1375),字刘基,字伯温。 元通元年(1339年)刘伯温考中进士。
晋
王鹗(公元1191年—1274年),字百号。 金代第一状元,元初大臣。 《金史》主编之一。 着有《应物记》、《汝南遗产》等。
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话回来了。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县名韩昌黎。 因有吏部尚书,故又称吏部。 谥“文”,又称汉文公。 25-35岁,进士。
柳宗元(773—819),字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刘家巷),后迁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 十四年考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河中,又号“东坡居士”,谥“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 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作家和诗人。 大胆派的代表。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一岁的苏轼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往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次年应试礼部,以《论刑赏诚信之完善》一文,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中进士第二名。
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诗人。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勇叔,名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仁宗八年(1030年),欧阳修中进士。
文天祥(1236—1283),男,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原名云孙,字庐山,字宋锐。 他自号文山,是民族英雄。 着有《文山全集》,著名作品有《正气歌》、《渡零丁洋》等。 宋理宗宝佑进士。 从官到宰相,写书给国公。 此外还有王安石、范仲淹、刘禹锡、陆游等。
唐代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颉,唐代鼎盛时期著名诗人。 官至尚书右丞。 原籍齐(今山西杞县),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进士大乐成。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 出生于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曾伯父、伯父都是宰相以下的官员。 他的父亲还曾两次担任该州州长。 三十岁时,晋升进士,封曹骏军。
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盛唐时期(公元698年—公元766年)著名边塞诗人。 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 开元十五年进士并榜首,授省学堂秘书。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即今山西。 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举函评杰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