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沌的神话

混沌是一个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神话术语。 它的拼音是hùn dùn,其含义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 在希腊神话中,混沌是创造世界的神。

在许多神话中,世界起源于混沌。 起初,天地是相连的,即处于混沌状态,直到造物主上帝将它们分开。

1.中国神话

1. 时间和空间理论

混沌,又称混沌,是指宇宙形成之前,气、形、质浑然一体、不分离的朦胧状态。 是古代时空观念中,继“先天五太”中的第四太素之后的一个阶段。 。 见于《列子》《天睿篇》:“昔圣贤统一阴阳,若由无形而生有形,则天地太平?故曰:有太乙,有太初,有太师,有太素,太易则无气,太简单则气之始,太始则无气。即形,太素,则质之始。气的形质,既存而不分离,故名浑轮。浑轮是指万物混合在一起,而不各自分离。其他。”

先天五太极:太一、太初、太师、太素、太极,即先天五太极。 它们是从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之前的五个时空阶段之一。

《列子·天睿篇》讲到宇宙万物的生成过程:“昔圣人统一阴阳,若由无形生有形,则天地太平?因此,曰:有太乙,有太初,有太初。开始,有太苏。太易,则无气;太楚,则气之始;若太易,则无气;太楚,则气之始。太是,是刹那形;太素,是质之始。浑然不散,不可见,不可闻,不可随,故名易。易无形,而化为一。是七,七变。化为九,九变毕竟是复变而合一,一是形变之始,清轻者为天,浊重者为地,和谐者为人。众生。 ; 故天地蕴精,万物生也。”对于天地无限存在的问题,《天睿篇》说:“说天地不好,也是错误的,说天地不坏,也是错误的。 我知道毁灭和永生是我无法控制的。 虽然,那是一样的,这也是一样的……我怎能容忍恶而不毁呢?”《唐文篇》曰:“无则无止,有则无止。会有限制。 我怎么知道呢? 但没有限制。 外无无穷尽,无穷内无穷尽。 无限无边,无边无际。 故知其无边无际,不知其有终有终。”

对于混沌在古代时空理论中的具体地位,可以在西汉末年成书的《周易》中找到明确的论述。 《易经千折读》是我国西汉末年经书《易纬》中的一篇文章。 又称“一维干凿度”,简称“干凿度”。 《干凿》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宇宙创生理论。 其图为:太乙→太初→太始→太素→浑轮→天地→万物。 书中认为,从“无声无息”“太一”到“太师”的转变,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 “太一”是一种“无气”的虚无、寂静的状态,郑玄注《千尺渡》说:“因其寂静无物,故名太一。”“太初”即“开始”。 “气”,只有在“太始”阶段才可见。“形质”,这就是“太素”。气、形、质是一体的,而不是分离的。这就是“百”。“浑顿”是统一而不分离的状态,又称“一”,亦为“太极”。从《太极》看,生命一分为二,“清轻者为天,浊重者为上”。 《千尺都》中的天地万物的创生论,是以先秦《列子·天断篇》为依据的。宋明理学也受其影响。

在中国古代关于混沌的神话中,最著名的就是盘古在混沌中开天辟地。 更详细的描述可见于三国吴虚正所著的《三五历记》:“天地乱如鸡蛋,盘古生于其中。八千年前,天地乱如鸡蛋,盘古生于其中。”地开,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在天,圣人在地。高十尺,地厚十尺,盘古太阳长十尺。这样八千年了。天极高,地极深,盘古极长。然后是三个皇帝。数以一为始,以三立,以五为数,以七为荣,以九为终。故天地九万里。”

2. 时间说

《西游记》第一章“灵根孕育源流出心修行大道”中说“相曰天地数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旧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组,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每会应一万八千年旧。且说一日:有阳气则有丑,则鸡鸣;阴未清,卯指太阳升起;辰时食后,巳相挨;午时,天在天,而不是西;申时,太阳落酉;黄昏时,人们置亥。徐会,天地昏暗,万物昏暗。再行五千四百年,交海会初,天昏暗,二字皆没,故名混沌。” 这里可以看出,混沌是旭亥相交之间的一段黑暗,一种混沌虚无的状态。

3、神兽理论

在《庄子内章瀛帝王七》中,庄子讲述了“七窍生乱死”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南海的皇帝叫“隋”,北海的皇帝叫“胡”,中央的皇帝叫“浑朝”。 苏、胡在浑超那里见面,浑超对他们很好。 苏和忽然想要报答昏朝,却见众人都有眼耳口鼻看、听、吃、闻。 昏朝没有七窍,就给他挖了七窍。 每日挖一窍,七日后,出七窍,浑巢死。 《庄子》中的混沌形象,其实更接近《山海经》中的姜神帝。 袁枚(1716-1798)在《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形如帝河,无耳、眼、爪、鼻,却有一张嘴,方如肉柜,移动泥泞,所过之处,草木枯萎。” 这段通道将《庄子·赢地王》中的帝河、蛇(龙)、混沌联系起来,绝非偶然。

汉代地理书《西黄经》记载:“昆仑之西有兽,形似狗,毛长,有四足,形如痂无爪,有目而不能视,不能行,有二耳而无”吾闻有智性者,腹中无五藏,肠直而不旋,食过。 人有德行则抗之,德行有恶则依之。”意思是说,混沌是一种像狗一样,却长久不衰的长毛四足动物。如熊而无爪,眼而不能视,能行而不能动,有两耳而不能听,能识人性,有腹而无内脏,有肠而直若遇贵人人,混沌就会施暴;遇到恶人,混沌就会听从他的指挥。

古书《神夷经》载:混沌形似狗,四足无爪,有眼而看不见,行走困难,有翅膀,欺负善良的人,喜欢残忍的人,所以它谓之不辨是非之人。 混沌”。长毛四足,如狗,有腹无内脏。抵制好人,依靠恶人。

2.希腊神话

西班牙语中对混乱的定义一般可以追溯到农民诗人赫西奥德所写的《神谱》。 赫西奥德对混沌或混沌的描述具有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曾用非常简洁的语气肯定了《神谱》的观点:“赫西奥德在提出‘原初混沌’时所说的话似乎是正确的。他说:‘在万物之前,有混沌。混沌,然后是广阔的——胸部大地诞生了。” 混沌是宇宙中神化的混沌之神,无性诞生了大地女神盖亚、地狱神塔耳塔洛斯和爱神厄洛斯。 。

天地最初如何从混沌中诞生的细节,可能不是普通神话能够描述的。 事实上,迄今为止这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或者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哲学问题。 或者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虽然赫西奥德没有说混沌产生了大地(盖亚)、地狱(塔耳塔洛斯)和爱(厄洛斯),但从上下文中可以逻辑地推断出他是这么想的,历史上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想的。 是这样理解的。

古罗马诗人普布利乌斯·奥维迪乌斯·纳索(Publius Ovidius Naso,公元前43年—约公元前17年)写下了描述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的代表作《变形记》,发展了赫西奥德对混沌的描述。 “天地未成,覆盖万物,充盈宇宙,实为一相,今谓之混沌。其相未化,无形而聚;乃自然之种,混杂不和谐,居于一处。” 这里。 混沌被描述为在天地被创造之前就遍布宇宙的某种东西,类似于《神谱》,但更具体。 黑格尔似乎并不同意古希腊的混沌概念。 他在《小逻辑·本质论》第128节中专门分析了古希腊混沌神话。

事实上,希腊神话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根据荷马的说法; 混沌是洪水和深沉的黑暗。 俄刻阿诺斯(Oceanus)(淡水)和特提斯(Tethy)(咸水)是众神之父。 因为混沌、俄刻阿诺斯、埃里巴斯和塔耳塔洛斯这些名字密切相关并且可以互换。 每一个似乎都是一个原始“混沌恶魔”的名字。 用通俗的话说,普罗米修斯用热气腾腾的泥土创造了男人,然后上帝创造了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她给世界带来了邪恶。 罗马人接受了希腊神话,这从奥维德的《变形记》中可见一斑。 受斯多葛思想的影响,他讲述了混沌分为四种元素:以太、空气、土和水。 这四种元素构成了天、地、海和其他一切。

3.埃及神话

在埃及,有几个创世神话。 无论哪个体系,世界都起源于水。 根据日本文献,洪水中出现了一座小山,阿图姆坐在山上。 据说这座山就是阿图姆。 他从中创造了空气(女性)和水蒸气(男性),他们创造了地球(男性)。 和天空(女)。 起初,天空和大地混沌地连在一起,直到阳光将它们分开。

4.北欧神话

在斯堪的纳维亚创世神话中,宇宙最初是一片混乱。 当宇宙处于混乱状态时,只有Ginnungagap(张开的虚空,混沌),以及后来的尤弥尔(Ymir)和奥杜姆拉(Audhumla)出现在穆斯贝尔斯海姆的炎热和尼福尔海姆的寒冷之间。 耶米尔和奥杜姆拉生下了奥丁的祖父布里。 在兄弟维利和维的阴谋下,奥丁杀死了耶米尔,并用耶米尔的身体创造了大地、海洋和天空。 众神用穆斯贝尔斯海姆的余烬和火花创造了天体,并将它们放置到位。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英语单词“beginning”与古英语“onginnan”和古斯堪的纳维亚语“gina”有关,两者都与宇宙起源的“Ginnungagap”神话形象有明显的联系。 。 。 圣经的第一句话是否与这个北欧神话有关尚不清楚。

5. 圣经意义

希伯来民族悠久的文化通过圣经和相关宗教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社会的法律、政治和科学观念。 仔细审视圣经对混沌的看法,对于研究混沌在当今基础科学领域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混沌的自然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圣经中对混沌的描述主要出现在《创世记》中,其次是《新约》中的《约伯记》、《以赛亚书》、《耶利米书》和《约翰一书》。 许多关于混沌的讨论都与此有关。

《旧约》中,chaos被写作tohu(英语中混乱、真空的意思),常与bohu(英语中空的意思)连用,写作tohuwabohu。 在希腊语中,它写作 χαοσ。 英文翻译有很多,一般都译为混沌。

《圣经》的作者试图用系统的神学宇宙论来阐明世界的发生过程。 这个过程是,在非终极意义上,神与最初的混沌共存,然后在某个时刻,神决定创造我们今天的世界。 世界,因此上帝使无序变得有序。 不管最初的“混沌”是否是上帝创造的,“秩序”肯定是上帝创造的,而造物主往往就是“秩序”的化身。 “在造物主的旨意公布之前,我们无法说清楚混沌物质的具体状态是什么。但不久之后,神之灵越过水面,立刻出现了一个美丽而有序的世界。”

秩序既然是上帝创造的,就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有序的宇宙总是面临着回到创世前的混乱状态的危险。 一旦人们违背“圣约”,违背神的旨意,恐怖就会来临。

旧约创世故事中对“混沌”的描述至少表达了三层含义:

(1) 天与地是对立的,尽管根据圣经,它们都是上帝创造的。 天堂是上帝和天使的居所; 地球是犯有原罪的人们的居所,也是各种违反神与人“盟约”的罪恶的发源地。

(2)混沌是“无形”、“空”、“无序”,与“有形”、“充实”、“有序”相反。 圣经的英文译本常被写成“没有任何秩序”、“无序之地”、“无形的状态、完全的无序和混乱”(无形的、极端的无序和混乱)。 “空虚、不真实、荒凉的状态”、“毫无意义的存在”。

(3)混沌是一种很早就存在的现实,并且可能永远存在,但它不符合上帝崇高的旨意。

《创世记》并没有明确地说混沌是上帝创造的。 按照逻辑推理,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神在某个“最初的基础”上开始了创造工程,而最初的基础就是未来。 微分的混合物是混乱的; 二是起初只有神的灵,物质的天地都是神后来偶然或必然的创造。 可见,创世论包含着许多矛盾。 一方面,神创造世界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有秩序,把人置于显要的地位,让人生养众多,代表神管理地上的万物。 一切都是按照上帝的指示被创造的。 计划向前推进; 另一方面,神容忍对立面的存在,人犯原罪,杀害自己的兄弟,亵渎耶和华神,崇拜偶像等等。也许他故意创造了对立面,让世界丰富多彩,也许神没有强大到足以消除他所憎恶的混乱、混乱和罪恶。 但神是全能的。 虽然这种可能性从理论上来说是非常有可能的,但从宗教角度来说却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