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上天入地神怪人物

风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上天入地神话人物,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作为人面鸟身的天神,他是中国古代风神崇拜的重要对象之一。《周礼》中有记载,将风师列为「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解称「箕伯为月离于箕,能致风气」;东汉蔡邕则认为「箕星即为风伯」,其象征在天能够兴起狂風。

飞廉,即另一名指飞廉,是楚地特有的称呼,形象奇特,有鹿身雀头,与蚩尤并行。《水经注》记载飞廉曾以善走而被纣王用,为周武王所败后,被封为风神。

道教将二者信仰进行统一,并由民间人格化形成了“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扇”的固定塑像帽。在永州祁阳,还有一座名叫“方天君”的山,是当年 飞廉居住的地方。

对付祀,对于奉祀風伯,在秦汉时就已经列入国家祀典,《唐会要》称“奉祀風伯升入中祀”,在道教宫观中也有设殿供奉風伯雨師等。但随着佛教龙王崇拜的兴起,从唐宋以后,“龙王”逐渐取代了“雨師”的位置成为人们求雨和平安的主要对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