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父业传家风 ——记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陈受宜
石家庄市教科研网:激励后继有人,共筑科研强城
初见陈受宜,令人印象深刻。她的头发微卷,一袭得体的格子连衣裙,让人难以将这位精神矍铄的学者与我们对80岁老人的刻板印象联系起来。这位“80后”,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做过访问学者。1989年,她进入了中科院遗传所,曾任副所长、所长。在近六十年的辛勤耕耘中,她收获了丰厚的荣誉,包括1990年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并多次入选全球动植物学高被引科学家。
谈及双亲,陈受宜依然记忆犹新。她父亲,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的陈世骧,他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毕生从事进化生物学及昆虫分类学理论研究。他始终坚守科学报国的信念,对她产生了深远影响。
母亲谢蕴贞也是一位杰出人物,她告诉陈受宜:“权力和责任是连在一起的,而责任必须摆在第一位。” 这样的教育让陈受宜明白了爱国奉献守初心,这份教育她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无论身处何地,都要给祖国争光。
实事求是崇实干是她从小接受的一项重要教育。在参与国家级计划和规划时,她本着公平、合理、科学原则分配资源,从未因为手中的“特权”多谋取课题或经费。她通过言传身教,将这种作风传承给学生们,使他们主动融入科研氛围,在感兴趣方向勇往直前。
作为常务副所长时期,她领导讨论决定另辟蹊径,将目标定在基因组研究上。当时缺乏人才和设备,但她不畏艰难,引进团队成立人类基因组中心,与国际合作完成1%的人类基因组任务,使中国成为参与计划唯一发展中国家之一。
公私分明重平等是她的性格特点。父亲总放两套信封邮票,一种用于公务,一种私用;母亲虽然职称较低,但父亲宁愿牺牲个人利益大局为重。陳受宜自己亦如此,不占公款便宜,不搞特殊化,用车上下班40余载,以此展现了严谨认真且不忘初心的人生态度。
作为研究所所长,她坚持重大决策广泛征求意见,以确保决策更符合实际,也更得人心。而那些看似琐碎却充满意义的小事情,即使不值得宣扬,也深深感动着周围师生同行,如今即使高龄仍然奋斗不息,为国家贡献力量。她希望年轻人不要太注重眼前的成果,要瞄准科学上的难题真正潜下心来攻克,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
标签: 穿越历史与历史人物对话的作文 、 中国的494个 名单 、 中国历史简介50字 、 朱元璋1-46集免费 、 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