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来空间站的表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8所试验与测试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侯玮杰信心满满。因为在进入太空前,这些航天器早已在实验室里进行了上百次的实物仿真实验。
除了该项目,从业6年来,32岁的侯玮杰还组织实施了多个型号航天器任务仿真试验系统的研发工作,先后完成了嫦娥五号环月轨道交会对接、空间站、巡天光学舱等多个型号任务的地面全物理仿真试验。
"一项航天任务的完成可能需要上万名航天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做的是把好航天器飞入太空前的最后一道关:以最直观的方式实测在太空微低重力环境中航天器的各项性能,在地球上给它进行微低重力‘模拟考’。”侯玮杰感慨道,他的心血凝聚着祖国对航空事业无尽希望。
他的太空梦始于2003年,那一年我国航 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杨利伟是我们这一代航 天人的偶像,很多同龄人都是受他影响走上这条路。”侯玮杰回忆道,从那时起,他探索宇宙奥秘成了他最大的业余爱好。
2015年,侯玮杰终于正式成为一名海王星人,并开始从事“microgravity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technology research”。这个领域涉及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多个专业,与他的火箭发动机专业截然不同。他补齐专业短板,用文献学习加快掌握岗位知识,一年半时间内系统掌握了这一研究领域理论知识。
2018年,他接到了为嫦娥五号进行微低重力的仿真试验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问题出现在气浮轴承设计之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团队设想通过加减震器,但仍无法稳定化问题。此时,他们意识到需要制作出性能更优良、载荷更大的高负荷气浮轴承。
经过十几个月昼夜奋战,与湖南大学和津大合作,最终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气浮轴承。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改进,更是一个从0到1打造新理论体系的小小胜利,对整个行业来说意义重大。而今,他带领团队正在为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在内的一系列项目实验付出努力,每日忙碌至深夜,不断探索创新,为祖国的事业贡献力量。
标签: 比较好模仿的历史人物 、 名人简介50字以内 、 屈原的爱国情怀简介 、 中国古代十大元帅 、 关于英雄事迹的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