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东睿他是如何将设计转化为产业并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呢从芯片到故事他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传奇

深度探究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背后,一个更为前瞻的设想正在悄然酝酿——“信息高铁”。面对美国所规划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提出了一个颇具创新的概念:“信息高铁”,旨在突破传统技术体系,满足中国国情。日前,中科院计算所高通量计算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科睿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东睿向科技日报透露了这一重大计划。

相较于传统的“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铁”更注重数据处理能力和服务保障。在这个概念下,“数据中心”就像火车站一样,是连接不同领域应用场景的关键节点。目前,他们已经研制出了首个高通量计算机原型系统,并搭建了一套从芯片到加速卡再到数据中心完整的产品线。这些成果已在深度学习、高通量音视频处理等领域展开实践,并将逐步扩展至更多行业,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这一计划中的重要参与者,范东睿不仅在芯片设计上有着20年的经验,更是众核芯片技术的一代奠基人。他曾率领团队研发SmarCo-1(Godson-T)众核处理器,这款64核芯片被誉为我国最早期具有高处理性能的众核芯片之一,不仅成功地走到了国际舞台,还荣获了全球十大服务器处理器设计之一。

然而,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实际价值并非一帆风顺之事。在追求科学创新与产业落地之间,范东睿找到了一条平衡点。他认为,让技术产生实际效用才是最终目标,而不是单纯追求学术成就或企业利润。

随着5G时代和智能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网络连接并发与计算载荷需求将激增。这要求我们从传统基于外部依赖的心智基础设施转变为自主可控、高吞吐能力、“信息高铁”的基础设施构建,以实现全方位自主建设能力。此举不仅能够提升国内核心器件制造水平,更能减少对外部资源依赖,从而推动整个国家产业链向更加强大的方向发展。

尽管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和艰辛攀登过程,但对于范东睿来说,它也是他热爱研究的一个过程。他说:“我喜欢解决问题,每次发现解决方案时,都会感到非常快乐。”他的故事正如同中国芯片工业历史上的一页,他既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的角色,同时也代表了那个时代无数人的努力和梦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