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史论研究者与票友昆曲度曲家许姬传探究京剧人物行当之多样性

在1908年,许姬传随父赴淮安后,跟随祖父居住在杭州。在那里,她接受了外祖父徐子静的昆曲指导,并开始学习老生和官生的唱法。她的唱腔风格受到了叶怀庭一派的影响,注重四声和气的使用。她还精通吹笛子,并于1916年初与梅兰芳相遇,有幸观摩其表演。

1920年,许姬传到天津任职,在那里她结识了著名曲家恽兰荪并学习度曲技巧。1922至1925年间,她在上海工作期间,还参与了多次曲会,与吴昌硕、刘翰怡等人合作演唱。她与程砚秋探讨《思凡》的昆曲,并为其拍摄乐谱。此外,她还与陈彦衡研究谭派皮黄唱腔,并帮助他出版了一本《燕台菊萃第一辑·四郎探母》。

1931年起,许姬传开始与梅兰芳合作,为其处理文书事宜。1950年代,他们一起北上演出,并由许姬传记录整理梅兰芳的回忆录,这些作品对公众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她继续为梅兰芳整理他的电影生活和文学作品,同时也致力于昆曲艺术的推广。

1952年的世界和平会议期间,许姬转陪同梅兰芳访问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其中包括昆曲《思凡》的伴奏音带。这段经历加深了她对这门艺术形式的理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她继续在北京活动,与其他音乐家共同举办清唱会。她还是北京昆曲研习社的一员,对该社有所贡献。

晚年的许姬传虽然失去了听觉,但仍然坚持写作直至去世。在她的遗著中,《七十年见闻录》、《忆艺术大师梅兰芳》以及《艺坛漫录》,都包含了关于昆剧历史、人物行当以及她个人经验的大量信息。这不仅是对一个时代重要人物生活轨迹的一个记录,也是对于京剧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