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远,女驸马身影下的黄梅戏音乐使者,他的故事,就像一曲曲流金水,悠长而又充满了深邃的韵味。在闭塞的山区成长起来的小男孩,他对音乐有着天生的渴望,用二胡、口琴和笛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学时期,他开始尝试作曲,并且在剧团中以鼓手的身份展现自己,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他命运改变的一刻。
随着年龄的增长,徐志远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不仅在编排小戏方面有所建树,而且能够独立完成作曲、配器和指挥工作。当恢复高考后,他的心中再次燃起追求学术知识的热情。1981年,当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招生时,尽管竞争激烈,但徐志远凭借坚持不懈和卓越才能,最终成为华东地区唯一被录取的人选。他师从何占豪、刘如曾教授,在那里学习氛围良好,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推动中国音乐艺术向前发展。
毕业后,徐志远放弃留校机会回到故乡岳西,从事专业黄梅戏作曲工作。这份回归让他的才华得到了更好的施展空间。他参与创作了多部重要作品,其中《红楼梦》、《秋千架》等作品尤为突出。在这些作品中,徐志远不仅保持了传统文化元素,还勇于创新,将电声音乐和淮剧等其他元素融入其中,为黄梅戏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作为一名艺术家外,徐志远还是一位学者。他出版了许多著作,如《黄梅戏通论》的音乐章节、《试论程长庚对京剧音乐的贡献——兼及皮黄腔在安徽的合流》、《黄梅戲角色的音色造型》等,并担任过《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责任编辑以及岳西高腔分支主编。他的主要观点是要保持艺术多元化,有个性,有地方特色,要不断尝试创新,以适应时代变化并与年轻人沟通。
至今为止,徐志远已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 黄梅戏舞台剧、影片、电视剧,以及儿童剧歌舞等多种形式的手工艺品。他获得了众多奖项,如文化部第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国家文化部文华大奖、国家广电总局华表奖以及飞天奖等。此外,他还获得了中国文联第八届中国戲劇節優秀音樂創作獎和中國戲曲音樂學會上海年會論文獎。
标签: 屈原的生平经历流放经历 、 晋朝被哪个朝代灭了 、 李隆基和杨玉环在马上风流 、 秦桧是怎样的人 、 东晋后面是什么朝代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