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的黄梅戏徐志远用音乐为其增色徐志远则是黄梅戏电视剧中的灵魂之声

徐志远,黄梅戏音乐工作者,以其非凡的才华和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成就了一番辉煌。他的青春岁月在闭塞的山区度过,那里文化生活虽乏,但他依旧以自己摆弄乐器为乐,如二胡、口琴、笛子等。在中学时期,他开始学习这些乐器,并逐渐掌握了它们的技巧。他曾经喜欢做竹笛,在放假期间还喜欢抓蛇,将蛇皮剥下蒙胡琴,这些都是他年轻时随性的举动。

不久后,各地都在演出样板戏,岳西剧团因此扩大招生。徐志远几乎是被他们发现并带来的。当时,他学习成绩很好,一心想考大学,但家人却反对他从艺。尽管不是自愿加入,但徐志远还是“误打误撞”进入了剧团成为了一名鼓手。

为了剧团表演需要,他开始尝试作曲,不料写出的唱段和歌曲深受演员欢迎,这增强了他的信心。21岁时,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作曲、配器、指挥的小戏。此后,当恢复高考之后,徐志远重新燃起入学梦想。在1981年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招生竞争激烈中,他凭借努力,最终作为安徽唯一学生进入该校,与何占豪、刘如曾教授等师承学术。

毕业后,虽然有留校机会但徐志远选择回到故乡岳西,从事专业黄梅戏作曲工作。这一决定让他有机会参与创作1991年的《红楼梦》舞台剧,以及1998年的《秋千架》,这两部作品均获得了高度评价,并证明了徐志远将其他音乐元素融入黄梅戏中的能力。他不仅在创作上不断探索,还进行着学术研究,对于黄梅戏角色的音色造型也有着深入的论著。

至今为止,徐志远已拥有许多重要作品,如《风雨丽人行》、《孔雀东南飞》、《徽商情缘》、《母老虎上轿》等,以及多部影视剧和儿童剧。而他的贡献也得到认可:文化部第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次)、国家文化部文华大奖等荣誉纷至沓来,是中国地方戏与现代音乐结合发展的一个典范人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