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如此表达了她的心声:“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用古老的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分享到它的好处。”她提到了自己一生的追求,就是坚持把科研做好,把课题做好,并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多药物来造福更多人,这也是她自身兴趣所在。
屠呦呦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药学家,她说过,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而诺贝尔奖,是中国科技工作者为祖国捧回的一件礼物。1969年1月,她了解到一个全国性大协作项目——“523”任务,它涵盖了疟疾防控的所有领域。
抗疟疾药物研发,就像与疟原虫进行速度赛跑。接手任务后,屠呦呦翻阅古籍,寻找方剂,与老中医交流,对能获得的中药信息逐字抄录。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种内服、外用的方剂基础上,课题组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这些信息收集和解析,为青蒿素发现奠定了基础。
经过190次失败后,在191号青蒿提取样品中的最后结果显示,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100%。随后,“523”办公室要求当年即必须将其带入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由于设备简陋,没有通风系统,也没有实验防护,但仍成功证明该提取物对疟疾有效。
随着时间推移,该团队分离出了有抗疟作用有效单体,并最终从实验室走向制药厂……屠呦 呈称,那个艰苦环境下寻找抗疟新藥 的故事,是中國科学家的努力與傳統醫療智慧結合之成果。
然而,即便獲得諾貝爾獎後,屠 呉堃仍然對於青蒿素耐藥性問題感到關切,並對如何利用現代技術繼續開發這種藥物表示期待。她常問三個問題:哪些國家還未消除瘧疾?我們還可以怎麼樣幫助?如何利用現代科技保留並創新傳統知識,以預防新的傳染病?
目前,作为主任领导下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正围绕深化研究开展科研工作。一方面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关维护民众健康;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生命科学问题打破思维禁锢借助新兴技术,为理论创新和创新藥研發打下坚实基础。此前,她將部分獎金捐給北京大學醫學院和中國醫院,以激勵年輕學者產生更多發現與創新。而這一切,都顯示了一種對國家使命責任感與担当,是科技工作者應該承擔起來的事業責任與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