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豫剧泰斗周海水三兰一香十八兰与穆沟村的戏坊窑

揭秘豫剧泰斗周海水:三兰一香与穆沟村的戏坊窑

河南豫剧唱段精选,悬念式

在荥阳西北、巩义东北交汇处的古道上,历史悠久的穆沟村自周朝时期就已形成。这里人多口杂,不仅商贸兴盛,更是文化艺术的温床。每逢庙会和腊月初九,社火与戏曲相伴,如今更因豫剧泰斗周海水及他的“十八兰”而更加热闹。

周海水与“三兰一香”、“十八兰”的故事,与穆沟村的情谊深不可测。在旧社会,人们虽爱看戏,但对戏班演员却持有偏见。然而,在开封遇到困难时期,一位名叫牛师孔的地主不仅资助了他们,还结下了不解之缘。牛老先生成了太乙班第一期“三兰一香”的赞助者,即后来的“十八兰”,每人都有一面小旗。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八兰”成为了豫剧界公认的一组才子佳人的名字,他们分别是毛兰花、崔兰田、罗兰梅等人。而在牛师孔的带动下,穆沟村的人们纷纷出资支持周海水的小团体,使其日渐壮大。他们甚至专门为戏班建立了舞台和窑洞,这些地方成为他们排练和演出的常去之地。

许多演员都将穆沟当作第二个家,而穆沟的人也把他们视作亲人。不少演员还认上了本地的大户或富裕农民为干亲,其中最著名的是崔大师认牛松茂为义父,他在生前对崔大师极尽孝心,对于其去世后更是奔丧,并在生活困难时帮助安排他的二儿子工作。

解放后,当剧团再次来到开封和郑州进行表演时,有些售票员甚至直接让观众进场,无需购票。这两件事情至今仍然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在秋收忙碌之际,由于缺乏底钱,他们不得不回到穆沟村,再次获得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另一个情节则发生在汤蘭香與赵锡铭结婚的时候,那里的庆祝活动规模空前,让整个村庄充满了喜悦。

这些记忆中充满了对豫剧泰斗周海水,以及他所创造的“三蘭一香”、“十八蘭”的怀念,以及它们与穆沟村之间那份特殊的情谊。这一切,都被保存下来,就如同文物一般,被这片土地永远铭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