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知识点回顾背诵必备的经典篇章与名句

《史记·太伯、仲尼列传》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德情操

《史记·太伯、仲尼列传》是司马迁根据历史资料编写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孔子兄弟太伯和仲尼(即孔子)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段落之一是关于孔子的弟弟季路去世后,他哀痛万分,却没有流露出任何悲伤的情绪,而是一如既往地继续他的教育事业。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情感干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待个人感情和社会责任的高尚态度。

《论语·里仁》中的“民之从事,常于五畜之货”

在《论语》的《里仁》篇中,有一句话:“民之从事,常于五畜之货。”这句话表达了儒家对于农业生产力的重视,以及对农民作为国家经济基础所占重要地位的认识。它强调了农业在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儒家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人间美好境界。

《孟子·梁惠王下》中的“非礼勿视,非义勿听”

孟子在其作品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伦理等方面的话题,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非礼勿视,非义勿听”。这一思想强调个人的行为应遵循礼仪和道德标准,即使是在日常生活或政治活动中,也应坚守这些基本原则,这种做法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并促进公平正义。

《诗经·大雅·文王》(商鞅变法)中的“广运九州,以成四海”

《诗经》的《大雅·文王》是一首赞颂周文王功绩的诗歌。在这首诗中,“广运九州,以成四海”表达了周文王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他通过征服各个地方,使得整个国家得到统一,从而实现了一片繁荣昌盛的大景象。这种描绘可以看作是对政治统治者追求安定江山稳固愿望的一种艺术抒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庄子》

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刻且独特,他认为宇宙无边无际,就像一个巨大的自然力量,不会因为人类的存在而有所改变。在他的代表作《庄子》,有一句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意味着宇宙虽然无情,但它却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它不会因人类的情感或意志而改变方向。这种观念给予人们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心态,让人意识到自己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小部分,与大自然相比,我们微不足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