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派是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松散联合的派别。经集体讨论,由胡适执笔的《我们走那条路》,较典型地体现了他们的探索思路和见解。


(作者:白寿彝,中国着名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派是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松散联合的派别。经集体讨论,由胡适执笔的《我们走那条路》,较典型地体现了他们的探索思路和见解。
胡适认为:(1)我们要铲除的是“五大仇敌”: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2)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治安的、普遍繁荣的、文明的、现代的统一国家”。(3)我们要走的路是“演进的路”,即“认清了我们的敌人,认清了我们的问题,集合全国的人才智力,充分采用世界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一步一步的作自觉的改革,在自觉的指导之下一点一滴的收不断的改革之全功”。这是胡适为首的派的“根本态度和方法”。
胡适把贫、病、愚、贪、乱作为中国社会的病症,加以铲除,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把中国引向现代化的愿望,是应当肯定的。但他公开宣称:“这五大仇敌中。封建势力也不在内,因为封建制度早已在二千年前崩坏了。帝国主义也不在内,因为帝国主义不能侵害那五鬼不入之国。”这就背离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题,是根本错误的。他所谓的“渐进的路”,是点滴改良思想在中国出路问题上的体现,这反映了中国思想界一部分人要求改变现状却又反对暴力的心态。
罗隆基的思想要比胡适激进,从他的主张中可以看出:(1)罗隆基探寻中国出路的基本思路是:由分析中国经济环境,寻找中国目前促成党“成功”的主要原因;由分析缺乏人才和中国在国际上复杂的地位,得出不能“支配政局”,但又不能“立时消灭”的结论,这种状况必然导致中国“经济的破产”、“的”的前途;为了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要修正党义,放弃,即“解放思想,重自由不重统一”,“改革,以民治代替党治”。同时,他从分析“中国问题”入手,假借“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十分巧妙地把矛头指向的统治。之态度自不待言,但“醉翁之意”却在于主张思想自由,要求取消,实行。(2)罗隆基以“剿共”的名义向提出了忠告:“最危险的思想,是想压迫敌人的思想;思想上最大的危险,是思想没有人来压迫。”呼吁给予更多的“思想自由”。这种呼吁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既要求根本上“剿共”,又要求取消,实行。这就是主张在国共之外走第三条路,派的主张与二十年代初资产阶级社会改良是一脉相承的。但就理论形态和针对性而言,又有明显的不同。二十年代初的改良,矛头指向北洋军阀,此时派把矛头直接对准统治(当然也的暴力),走第三条道路的企图更为明显,并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形态,具有探索中国出路的明显倾向。派的主张当然为政权所反对,也受到的极力抨击。
选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人学研究网·中华文明栏目责编:紫天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