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皇氏皋陶之于天下也

其出身与生平,乃是舜因皎陶生于曲阜,而非偃姓,如汉初所误。选为继承人而意外死亡,伯益继承之位。后改李姓,以示尊重。

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高阳氏的皋陶与高辛氏的契、后稷共同辅佐尧、舜、禹,被誉为中国先秦史中一位深远影响的人物,其创刑、造狱,倡导明刑弼教以化万民,为四千多年来我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人们喻为“圣臣”。

在舜、禹时期任士师、大理官,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即司法长官。被聘任为掌握刑法的官后,又被禹选为继承人,并协助禹处理领导事务。然而,在禹之先死前,他未能实现自己的继位梦想。

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在其立法思想上,“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为了教育人们懂得并恪守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使社会和谐稳定。而他的法律思想具有德法结合民本思想等特点,其中德法结合体现了道德与法律相结合;民本思想强调重视人民利益关注民生;司法公正追求的是对案件公正无私断决。

晚年,皋陶帮助夏禹当上了中原华夏的大领袖。在大禹之后,他被尊称为继承人,并全权处理政务。大禹在江淮诸国有不满情绪时,他多次巡视江淮宣讲大禹功绩,最终使得江淮诸国畏威怀德,一致拥戴大禅让。他逝世于106岁,将帝位传给了伯益。

至于他的成就,那便是制典传说,我国第一部《狱典》即由他制定,对杀害同伴者实施严厉惩罚。他还主张“昏墨贼杀”,简洁明快,让法律更加易行且服从普遍规则。此外,由于其执法严谨,对过失犯罪者宽恕,对故意或累犯不改者从严处置,以及对罪疑者轻判,这些都是他作为古代东夷首领和六安国家始祖的一系列丰富成就。

此外,在文化方面,他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与尧舜时代一起形成了华夏民族文化体系,即皎陶文化。这一文化核心在於「治國安邦」中的「法治」與「德治」相結合,使後世對他的敬仰日增,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