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大学学习法律期间,先后两次到律师事务所当助手,那里面的黑暗景象深刻印象了他,他将这些经历称为“巴黎最可怕的魔窟”。那时的法国因财产纠纷而日益增多,诉讼业务繁忙,因此律师、诉讼代理人等职业被视为“铁饭碗”,他的父亲对此感到高兴。然而,他决定放弃这一切,选择成为一名作家,这让家人非常困惑。尽管如此,在20岁时,他坚定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并非冲动所致,而是从少年时代起就对阅读和写作充满热情。他在巴黎图书馆不断研读,并旁听文学课,顽强的性格使他决心不屈。
1819年夏天,他开始了“作家生活”,但这位后来的文学巨子并没有在宽敞舒适的地方诞生,而是在巴黎贫穷郊区莱特居耶尔街上的一间狭小阁楼中。这间阁楼寒酸简陋,如同囚室一样。生活极其困苦,每个苏都要精打细算,有时候甚至挨饿。他曾向妹妹洛尔幽默地说:“你那注定会有伟业的哥哥,就像一个伟人一样快饿死。”
巴尔扎克找不到写作方向,最苦恼的是赤贫状态。最后,他选定目标——诗体悲剧《克伦威尔》表明了这个年轻人的倾向,从中可以看出对英雄人物崇敬之情。
经过半年的努力,试验期结束。在一次奇特的“面试”中,由父母、妹妹罗尔及其未婚夫以及请来的朋友组成的小组,没有一个人能接受他的作品,最终这次文学尝试以失败收场。但失败并没有使他绝望,而是更加发愤于写作,用母亲的话来说,“像一匹马一样干着”。
之后,一些无聊文人的作品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但这些作品价值不高,被人们忘记或作者自己也不愿承认。此种生活给了他一些收入,但并不带来创作上的快乐。他还与出版商合作准备出版古典名家的袖珍本全集,但计划落空导致大量债务。
债台高筑后,又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告失败,负债累累。在经历各种商人和债权人的交涉过程中,他见识到了贪婪的人物性格。这段经历最终启发了他创作《人间喜剧》。
痛苦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能够通过痛苦脱胎换骨,只需做真实即可。一语中的,可见巴尔扎克作为伟大人物之一,在艺术界的地位如何令人钦佩!
标签: 十大抗日女英雄名字 、 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3000字范文 、 最新历史纪录片 、 英雄人物的事迹100字 、 活着的人算不算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