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出生于1909年10月9日,在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廿六日逝世于1958年2月10日,是一位在京剧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
他自幼喜欢京剧老生行当,并未能依从其祖父让他继学旦角之愿。杨宝森初学谭派,后拜鲍吉祥学习余派。他10岁左右便“带艺搭班”,长期在斌庆社求艺并演出。在童年时期,他就擅长演出《文昭关》一剧,与于连泉合作时间较长,也曾佐程砚秋、荀慧生演出。
青年时期,由于身体关系,使得变声期拖长,因此曾有一较长时期的休养未登舞台。在此期间,他以乐观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坚持练功、吊嗓、习字、绘画、练琴,甚至傍晚散步时还边走边哼唱唱腔,一声一字地推敲,逐字逐句地揣摩,以潜心研习余派的演唱技巧为目标。
30岁以后,他逐渐脱出余派范围,对余腔有所变革。在继承余派艺术的基础上,他根据本人倒仓后的嗓音条件,并结合他多年的艺术实践,创立了既出于余派,又大大有别于余腔的杨派唱腔。这使得他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一起并称为“四大须生”。
他的代表作包括《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击鼓骂曹》,以及其他许多经典作品,如《捉放曹》、《卖马》等。他以书法和绘画也见功夫,被誉为文化人的楷模。
杨宝森重视四声的运用和喷口的展现,以及复音字的处理。他吐字坚实有力,使每个字听起来都十分饱满。此外,他在表演中善于以概括手法刻画典型人物,让每个人物形象鲜明而深刻。
标签: 历史名人介绍大全400 、 中国历史上四大美男子简介 、 20个典型人物素材300字 、 英雄的名人故事 、 介绍一位爱国英雄的爱国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