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辰下一个名为西楚霸王的传奇人物诞生了他的名字是项羽是个性坚定不屈不挠的处女座代表他以一己之力抗衡

我第一次听说项羽,是从初中读鲁迅先生的《三昧书屋》开始的。在那本课文中的一句“学剑不成”,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个形象,在我心中的定格与历代学人的描绘不尽相同。我想,这可能是我自己有聪明而浮躁的倾向吧?或者,我对项羽有着极大的同情心。

项羽最后学的是兵法,可惜他虽然认为这是“万人敌”的本事,却也是略知其意,便不肯下功夫了。这让我常常想,如果一个二十四岁的人,就能随着项梁起兵,一直到垓下之亡,一生的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对兵法只略知其意的人,竟能有这样的战术修为?

有人说项羽是中国的战神,或许,他真是一尊战神吧?但这也让我思考,他其实老天对他已相当眷顾。他的基因应当算非常优秀了。一个人先天已得上苍眷顾,后天居然还想要老天爷多给运气、福气,人心苦不知足啊。

然而,说到项羽的残暴,那是众人所指。我无意为项羽开脱结果便是一切。但是我要指出的是,顶于他的本性并不残暴。当时清议并非以他为残暴。但是毫无疑义,他又是不可以置之度外。而这矛盾,让我们不得不再次阅读史迁《項羽本紀》,发现,只怕只有楚、鲁二国的人民才是人民,而各国百姓,只怕他没有当成自己的子民。

这里不得不提两个例外。巨鹿之战后坑降二十万秦卒,是长平报应。这和屠城不同,因为降卒毕竟不是平民,而坑杀他们确实是一个果断且必要的手段,以防止他们成为未来反叛或背叛军队的事端。此举虽显残忍,但也有它不可忽视的一面——一种为了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极端做法。

然而,这样的评论往往会触犯很多人。但做为君主,有时信义会使你陷入绝境,与此相反的是刘备,即使被后世评价为伪君子,也展现了一种仁德。在曹操南下的危机时刻,他选择带着十数万百姓缓缓北去,而不是抛弃他们,这种行为尽管被视作虚伪,但却显示出了难能可贵的情操。而这种恪守信义则付出了惨重代价,使得许多手下的重要谋士和家属丧命,最终甚至自身亦难免成为曹操俘虏的一个风险。

因此,我们应当看到刘备付出的代价才是常态,而不是幸运。所以,我怀疑是否过于乐观地相信任凭智慧就能避免所有困境。我更愿相信这些决定是在一种冲动或本能反应中做出的,并非精通权术而行,因此很难达到这一点。一旦陷入绝境,无论如何,都无法回头。

另一个例外,则是在征伐彭越时,不听从奸臣建议,将小孩子的话当作决策依据,这样的行动更像是基于直觉或感情反应,没有深思熟虑,更没有考虑全面利弊,所以也不太符合智者应该采取的大局观念来看待问题。

总结来说,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道路,即使在历史面前,也只能如此。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对于每个英雄人物,以及每一次选择,都将更加充满意义和感悟。而对于那些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西楚霸王故事的人们来说,他们仍旧可以继续探索,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位古代英雄的一生,以及其背后的复杂情感与理念,以期获得更多启示与思考空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