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计多端的秦桧杨宝森的阴谋游戏

人物经历:

杨宝森(1909年~1958年),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诞辰:1909年10月9日,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廿六日;逝世:1958年2月10日,农历丁酉年十二月廿二日,2时。

艺术经历:

幼年出道:

他自幼喜爱京剧老生行当,而未能依从其祖父让他继学旦角之愿。杨宝森初学谭派,幼年师事裘桂仙,在斌庆社求艺并演出。他10岁左右便“带艺搭班”,长期在俞振庭的斌庆社求艺并演出。

青年拜师:

在青年时期,因身体关系,使得变声期拖长,因此曾有一较长时期的休养未登舞台。在此期间,他以乐观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坚持练功、吊嗓、习字、绘画、练琴,一声一字地推敲,以潜心研习余派演唱技巧为目标。

中年技压群芳:

30岁以后逐渐脱出余派范围,对余腔有所变革。后嗓音再度发生变化,在琴师杨宝忠、鼓师杭子和辅助下,他尽量舍短用长,将余腔与本人倒仓后的嗓音条件结合,就玉塑型,使声音听起来不觉干涩,并且利用共鸣使声音深沉浑厚。他避开立音脑后音唱法,用擦音颤音取胜,又利用低部位如喉胸共鸣使发声深沉浑厚。

主要作品: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全部《鼎盛春秋》、《击鼓骂曹》,《大保国·探黄陵·二进宫》、《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王左断臂》等。

他的代表作,如《空城计》中的大段唱工,以古朴恬淡的韵味给人以醇美印象,有着深厚感染力。

艺术特色:

他的唱腔简洁大方,不浮不飘,如写字之笔笔送到。他重视四声运用和喷口展现,以及复音字头腹尾处理,每个字每个音听起来都十分饱满醇厚。此外,他还注重文武场面上的配合,与名琴师杨宝忠及常为司鼓者杭子和紧密合作,是对传统京剧艺术的一次重大创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遗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