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2年九江二中毕业后,蒋健兰又在1956年武汉大学中文系顺利毕业。她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戏剧上,她曾参与学校的业余演出,如《求婚》和《升官图》等话剧。在大学期间,她还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月刊的编辑,并积极参与《小剧本》的创编工作。
随后,蒋健兰调往北京市立第十二女中任语文教师,并于1963年9月转至地安门中学,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及教研组长等职务。在教育领域,她坚守了22年,不仅在教学方面有所创新,还特别是在作文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将其经验总结为广播教材,为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提供。
2002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她高级中学师资称号。1981年,她退休,但这并未阻止她继续关注和支持国家中小学教育事业。她不仅资助贫困少年受教育,而且还多次向政府提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建议。
退休后的蒋健兰再次投身戏曲事业建设。她过去只是一直对京剧、川剧、越劇等地方戏曲感兴趣,在编辑部工作时,对话剧、歌剧和戏曲创作也有所涉猎。而与刘乃崇结婚后,她更深入了解了一些新中国戏曲改革工作者,并尝试写一些关于戏曲艺术家的评论文章。此外,《京劇報》也请她撰写有关戲曲藝術家的文章,以及戲劇表演藝術家請她幫助寫下自己藝術經驗的文章。中国戲劇出版社還請她寫戲曲藝術家的傳記。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蒋健兰与刘乃崇一起担任过《中国新文艺大系·戲劇卷(1949-1966)》主编助理,也参加了《文科知识百万个为什么·戲劇卷》,以及其他书籍的撰稿工作。她还与刘乃崇合著了几部关于京剧、川剧的小说,并帮助其他艺术家整理他们的艺术经历。此外,由于她的语言学习能力强且虚心好学,她在为各类地方话老艺术家记录整理作品方面具有丰富内容和生动语言,有很多专家赞赏。
除了这些成就之外,蒋健兰还是一位医术高超的人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流行快速针灸治病方法时,她带领学生到医院学习培养“红医员”,并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医术。这37年的岁月里,无论是亲友、同事还是邻里,都来寻求她的医疗帮助。她精通取穴用针技巧,与李铭瑞教授合作,最终成为治疗脊椎病、妇科病等常见疾病方面的一个专家。此外,在帮助演员解决嗓音失润问题方面也颇有建树,被誉为“神针”。
标签: 关于爱国的好段摘抄 、 为新中国牺牲的烈士有多少人 、 十大抗日女英雄的名字 、 一二年级必读红色经典小故事 、 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