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失败的守护者为何放弃了最后一搏

任何一个朝代的覆灭,原因并不单纯是自然灾害与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其根本在于官僚体制的无能。明末之际,小冰河期虽然影响了经济,但更关键的是内政问题,如财政赤字和藩王制度。明朝盐税收入远低于清朝,导致富商兴起,这一切归咎于官员管理不善。藩王数量众多,但国家财政无法负担,他们依附于国家而不从事生产活动。此外,士绅也逃避税收。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缺乏文化和政治远见,他的政策注定了后来的失败。他采取的低廉养家费用的官员工资制度并非长久之计,而他的卫所制度已经在唐朝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在朱棣夺位之前,建文帝削藩失策加剧了这一过程。

科举考试成为教育体系中的垃圾堆,它们只培养出空谈仁义道德的人才,没有推动新思维、新学科乃至自然科学发展。中国自中唐、大怂到明朝,再到清朝,一直陷入思维僵化、愚蠢不断增长的情况,无力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最后,可以说中华文明缺少启蒙者类似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思想家。这百家争鸣时代没有理性思考,只是在讨论如何治理人的方法,从未真正触及深层次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标点符号发明前的不足表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