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父业传家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陈受宜的科学传奇
初见陈受宜,记者不禁对此80岁高龄的学者印象深刻。她的微卷头发和得体格子连衣裙,让她在年轻气盛的学生中显得格外出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后,陈受宜进入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她的事业轨迹就像一道亮丽的弧线。
曾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这段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爱国奉献的信念。在1990年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归国有贡献青年科学家的称号上,她留下了宝贵的人生印记。2015、2017和2018年入选全球动植物学高被引科学家,这些荣誉如同星辰般点缀着她的生命旅程。
然而,真正令人感动的是她的父亲——著名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陈世骧。他不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1934年从欧洲留学归来的重要人物。他的教诲,如同恒星一样照亮了陈受宜的人生道路:“要爱国,要始终记住自己是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能给祖国丢脸。”
作为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 陈受宜将这些教诲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她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前行,执着坚守,并鼓励他们找准人生的坐标。“学科学,首先要学会做人。”每当有学生出国深造时,她会言辞恳切地提醒他们:“出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而学习则为国家服务,不管你身在何方,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为祖国争光!”
通过言传身教, 陈受宜将实事求是的精神传承下去。在她的课题组里,没有慵懒松散,只有勤奋求实。在她谆谆教导下,每位学生都能主动融入科研氛围,在感兴趣的方向勇往直前。
50多年的工作生活中,无论是在基因组研究还是在公私分明、平等相待方面, 陈受宜一直秉持严谨认真、攻坚克难的心态。她还记得父亲办公桌上的两套不同信封和邮票,一种用于公务,一种用于私交,从未忘却这份公私分明的情怀。
至今,当人们提到遗传所,那个骑自行车上下班40多年的女所长仍然成为传奇的一部分。她说:“人生而平等,不管坐到什么位置,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这是父亲赠予她的宝贵财富,也成为了她终身追求的一个理想状态。
标签: 中国美男子图片 、 抗日战争烈士事迹 、 中国英雄的故事 、 王二小死亡的照片的脸 、 新中国五大伟人是哪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