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的研究之旅:揭秘大脑中的“清道夫”与社交行为
在北京昌平区科学园路,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内,一位女科研人员正专注于她的实验室工作。尽管她最近刚刚手术,膝盖受伤,但她依然每天坚持上班。这位女科研人员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人物——李莹。
李莹对大脑抱有浓厚的兴趣,她的目标是揭开大脑如何处理各种社会信息、产生交配、打斗、育儿、捕食以及逃跑等社会行为的大秘密。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她选择了生理学作为她的研究方向,并且深入地探索神经生物学领域。
2003年9月,李莹成为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当时,她选择了相对小众的生理学,而不是像其他同学那样选择植物学或动物学。她第一次见到大脑切片时,就被其迷人的结构所吸引。大脑分为左和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都有许多下凹的沟和隆起的回,这些结构让18岁的李莹果然感到神奇。
随后,李莹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实习。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导师杜久林。杜久林记得,当时他的团队正在使用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进行神经功能方面的研究。而斑马鱼的一个优势在于,它们可以透明,因此可以通过注射荧光染料或转基因方法来观察它们神经系统活动。此外,还可以在清醒状态下记录斑马鱼神经元电活动,这对于国际上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但就在这时候,有一位胆大的女孩——李 莹,很快就学会了这一项技术。
之后,李 莹又开始调查小胶质细胞,也被称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清道夫”。这些细胞除了具有免疫功能外,还可能具有调节神经互动的生理功能。不过,在发表相关研究成果之前,他们遭遇了一系列审稿拒绝的情况,让人怀疑是否值得继续前进。但没有放弃,最终他们成功发表了论文,并且现在该内容已被引用超过300次。
随着时间推移,Lee Rhyn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她遇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Mark Schnitzer,他展示了一种将重约2克的小显微镜戴在小鼠头部用于直接观察其自由运动状态下的神经活动这种技术。这不仅激励了Li Ying,更使她认识到了卡特琳·迪拉克教授,这三个人最终合作开展了一项关于生物社交行为的大型项目。
经过两年的努力,不断尝试并解决多次手术失败的问题,最终Li Ying成功利用头戴式微型显微镜成像技术记录了影响动物本能社会行为的大脑区域——内侧杏仁核钙信号。此外,她还发现催产素在雄性小鼠区分雌雄信息时扮演关键角色,但对雌性小鼠则无显著影响。
2019年,Li Ying回国加入北京腦科学與類腦研究中心,再次调整了她的 研究重点。她的事迹证明,无论是在挑战困难还是面对失败的时候,都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因为只有在高难度课题中才能找到自我价值。
标签: 英雄王二小故事演讲稿三分钟 、 历史人物歇后语的释义和造句 、 爱国志士事迹简短20字 、 纪录片《国殇》 、 中国现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