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父业传家风 ——记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陈受宜的不凡故事
初见陈受宜,人们难以置信的是,她那一头微卷的头发和一身得体的格子连衣裙,展现出一种精神矍铄的魅力,让人联想不到她是一个80岁高龄的人。然而,这位“80后”科学家的生命历程却是多面向的复杂。
陈受宜1963年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并迅速进入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她的学术旅程并未停留在国内,而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期间,她深刻领悟到爱国奉献守初心的心灵内涵。在1989年进入中科院遗传所(今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时,她已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科学家。
六十年的辛勤耕耘让陈受宜收获了无数荣誉:1990年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2015、2017和2018年入选全球动植物学高被引科学家。这一切似乎都是平凡老太婆该有的光芒,却又透露出这位耄耋老人的不平凡。
她的父亲,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曾于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的一生都在进化生物学及昆虫分类理论研究上度过。他始终坚守科学报国信念,对陈受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她成为一个端正品格、爱国奉献的人。
在美国访學期間,陳受宜牢記父母教誨與期許,不僅勤奮努力工作,更将愛國奉獻之道傳授給後來的一代又一代學子。她告訴學生,“學習不是為自己,只是為國家而學”,並鼓勵他們找準人生的坐標,用實事求是崇实干的心态去探索世界,每一步都要踏稳脚跟,为国家争光。
自小父母就教育陳受宜要“實事求是,不可撒謊”。在“七五”计划和“863”规划实施期间,她参与了各项政策执行。她本着公私分明原则,将经费合理分配,无私地使用权力,没有因为手中的特权而谋取个人利益或单位利益。而对学生,也如同亲子般严谨地灌输实事求是之道,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融入科研氛围,在感兴趣方向勇往直前探索。
她曾担任遗传所常务副所长,对不断挑战新领域感到压力巨大,但母亲的话语一直伴随着她:“你要记得父亲的话,权力和责任是连在一起的,而责任必须摆在第一位。” 这也是父亲生活中的行动语言,他领导昆虫研究室揭露美帝国主义罪行,为中国赢得了重要胜利。这份沉淀出的品质让陳受iyi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如何处理好公私关系的人,从不占公家的便宜,即使当上了所长也不忘回归简单生活方式,上下班骑自行车40余年,以此来抵制腐败现象,不搞特殊化。
尽管如此,60年的工作也没有阻止她继续追求更多知识。一路走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却给她的周围师生留下了一种深刻印象,就像那些隐藏于历史间隙的小石块,最终构成了伟大的山峰一样。今天,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个年代的声音——爱国忠诚、真诚友善以及对知识永恒渴望的情怀。在这个瞬间,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核心价值观总会闪耀着最纯真的光辉。
标签: 红色故事《鸡毛信》 、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 、 七年级下册有哪些历史人物 、 介绍中国地域文化的纪录片 、 中国历史人物女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