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两位皇帝亲兄弟在自然风光中生死斗争探究其灭亡原因

在1328年,元朝的泰定帝去世后,大都的政治局势迅速动荡。当时,枢密院事燕铁木儿趁机发起行动,力主拥立武宗的儿子图帖睦尔为新一任皇帝。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最终图帖睦尔接受了皇位,这就是著名的元文宗,他更改了国号为天历。

当时,上都诸王的地位极为显赫,而蒙古各行省中有不少人对大都政权持怀疑态度甚至视之为叛逆。此外,还有一部分人保持着观望。在此背景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赢得民心,元文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提出“大兄”政策,即派遣使者前往迎接他的哥哥孛儿只斤和世瓎回到大都“登基”。

然而,由于元文宗热情邀请,以及诸王们过高的心理期望,这场内忧加剧。史书记载,当时许多诸王纷纷劝说周王南还京师。这群忠实追随他多年的贵族希望能够得到回报。

为了稳妥处理这一局面,在1329年的正月份,与世瓎匆忙即位,并成为历史上的第九位元朝皇帝——明宗。他的决策显示出他对于弟弟元文宗这个兄弟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

在成为明宗之后,不久就派遣使臣对在大都的弟弟进行指示:“你应当抽空与儒家士大夫亲近,将古今治乱得失深究,不要荒废时间。”随后,他开始摆出自己是老大的姿态,大力扶植自己的势力,让亲信担任各种要职,将自己那边的人推到重要位置上,对待元文宗则相对冷淡,这让后者的杀心越来越重。

就在同一年八月,一次兄弟间见面的欢聚持续了四天之后,刚好三十岁、身强体壮且正值壮年的明宗突然“暴崩”,这段历史被称作“天历之变”。看似完美无瑕的一次兄弟会晤,却最终演化成了一场生死较量,这种现象几乎是每个帝国都会经历的一种普遍趋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