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和核心舱,侯玮杰的微低重力“模拟考”即将拉开帷幕,他的科研能力将被如何评价?未来3个月,这里的空间站将成为他工作生活的大本营。对于未来空间站的表现,侯玮杰信心满满,因为在进入太空前,这些航天器早已在实验室里进行了上百次的实物仿真实验。
除了该项目,从业6年来,32岁的侯玮杰还组织实施了多个型号航天器任务仿真试验系统的研发工作,先后完成了嫦娥五号环月轨道交会对接、空间站、巡天光学舱等多个型号任务的地面全物理仿真试验。“一项航天任务的完成可能需要上万名航天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做的是把好航天器飞入太空前的最后一道关:以最直观的方式实测在太空微低重力环境中航天器的各项性能,在地球上给它进行微低重力‘模拟考’。”侯玮杰感慨道。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侯玮杰的心灵之旅始于2003年,那年我国航 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杨利伟是我们这一代航 天人的偶像,很多同龄人都是受他影响走上航 天路 的。”侯玮杰回忆 道,从那时起,探索宇宙奥秘成了他最大的业余爱好。
2015年,侯玮杰终于正式成为一名 航 天人,进入中国 航 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8所工作。补齐专业短板,他从事航空器微低重力模拟与仿真技术研究工作。他说:“我很喜欢物理学家钱伟长说的一句话:‘我没有专业,我祖国 的 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为了能快速掌握岗位所需知识,他查阅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能找到的各类中外文献。大概有2000多个文件,加起来有十几个G。他发明了一套关键字阅读法,但很快发现不能读得太快,因为文献中埋着不少“雷”。用了一年半时间,他系统掌握了这一研究领域理论知识。
从0到1打造新理论体系 2018年,他接到了为嫦娥五号进行微低重力仿 真试验 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系列挑战,比如剧烈抖动的问题。他们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与湖南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合作,他们经过十几个月奋战,最终成功实现了工程应用。这次成功让他们更加坚信自己的理论没有问题,只是制作工艺出了问题。通过改进工艺,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且证明了自己团队设计出的新气浮轴承性能优良,可以承载更大载荷,而且不会出现抖动的问题。
最近,他们正带领团队成员完成包括天和核心舱在内的一系列空间站项目实验。这3个实验每一个都充满挑战,但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每个人都像铁匠一样锻造出自己的技能,让每一次尝试都能够取得成果。在这条充满未知但又充满希望的事业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一种无比力量驱使着他们前行——因为祖国期待着我们的成就,是我们的激励,也是我们不断追求卓越的心理支柱。
标签: 历史人物图片女 、 中国的100位名人 、 抗日十大先进人物 、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简介 、 写一篇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