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电影之孙怀仁旦行演员与导演的双重魅力

孙怀仁,1950年进入安徽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科的学子,以严格的训练为基础打下了扎实的表演功底。在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她有幸见证了梅兰芳在安徽巡演期间主演的经典之作《打焦赞》,尤其是杨排风一角深刻印象于她心田。梅兰芳不仅给予了她最高级别的认可,还亲自指导她的化妆技巧和挑花线动作,这些都是孙怀仁终身难忘的一课。

随后,孙怀仁加入黄梅剧团,一直扮演多种角色,从花旦到刀马旦,再到彩旦、老旦和娃娃生,每一个角色都让她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她曾与严凤英、王少舫等顶尖艺术家合作,不仅学习到了他们精湛的手艺,更获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1980年,孙怀仁开始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进修,在那里,她系统地学习世界各流派的戏曲理论,并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这段时间里,她还积极参与同学间互相学习的情景,与同行们交流思想,为自己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一年的时间后,她回归黄梅剧团,并首次带领作品赴港进行表演,其后的《龙女》、《风尘女画家》和《无事生非》三部作品被誉为“马兰三部曲”,实际上也是孙怀仁作为导 演所展现出的个人成就。这三部作品不仅展示了马兰卓越的舞台魅力,也证明了孙怀仁对人才开发和个性塑造方面独到的理解与能力。

作为一名出身于表演领域并且擅长塑造人物形象的导员,孙怀仁在引领新一代艺术家的过程中,无论是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手法还是指导他们如何完美地呈现角色,都能以一种温馨而又专业的心态去做。而她的工作方式也让很多话剧导员看得起眼,因为那些来自其他背景的人往往更擅长分析人物,但对于具体操作中的细节则显得手足无措,而对年轻或能力不足者来说更是一大挑战。

尽管已退休,但孙怀仁依然关注着黄梅戏艺术未来的发展。她认为,要想吸引观众,让人们喜爱这门古老而神秘的情感传递媒介,就必须时刻保持与观众沟通,让每一次体验都像第一次一样新鲜有趣。同时,对于创新也持开放态度,只要创新能增强文化遗产内涵,而不会失去其本质,那么它就是必要且值得推崇的一步。此时此刻,在黄梅戏历史的大舞台上,孙慧珍如同承前启后的桥梁,将过去知识与现代视角相结合,为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艺术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