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以其卓越的历史学、古典文学研究和语言学成就享誉世间。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唐代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寒柳堂记梦》以及对元白诗的深入研究。此外,他的《柳如是别传》也广受好评。
出生于光绪十六年的长沙,陈寅恪因祖母黄氏在他出生时正值寅年而得名。他从小接受国学教育,在家塾学习四书五经,并接触算学和地理知识。随父亲迁居金陵后,他在思益学堂接受了全面现代化教育,涉及多方面的课程。
留学生涯中,陈寅恪曾在日本巢鸭弘文学院、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以及法国巴黎高等学校深造。在哈佛大学期间,他教授梵文和巴利文,一共游历海外七年,这段经历极大丰富了他的文化视野。
回国后,陈寅恪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员,被尊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他与梁启超、王国维并称“清华三巨头”,并担任研究院导师。晚年,与妻子唐筼育有三个女儿,他们夫妻感情深厚。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寅恪随校南迁至昆明,再次被英国牛津大学聘为汉学教授,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他只能暂居香港。在香港期间,他继续教学并坚持进行着自己的科研工作。战争结束后,他再次前往牛津任教,但因眼疾未能治愈,最终回到中国任教于清华大学直至去世。
新中国成立后,陳寅恪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如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華文化總會副館長等。但在老龄且身负残疾的情况下,他仍然保持着高标准,对书籍珍藏尤为重视。当最后一批珍贵文献也遭洗劫时,其生命也随之走向终点,在1969年悲剧性地离世不久之后,其夫人亦相继去世。
标签: 近现代史的人物ppt 、 历史书四年级上册 、 纪录片的文本特点 、 近代历史人物好写点的 、 四年级学生讲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