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笔下马武之韵

马武:书法家的故事与成长

马武,湖北襄阳人,1961年6月出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书法家。他不仅在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理事等职位上有着显赫的地位,更是全国公安书协会员和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刘洪彪书法高研班2014级班委。现任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

他的作品曾入展于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湖北省首届书法展等,并获得了第三届“中国書法蘭亭獎”优秀奖、“衛士之光”書法展银奖、“中國公務員書法大賽”銀獎等荣誉。此外,他的作品还被收藏于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并在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或群体画廊。

马武的小我七岁便与刘洪彪同时入选全国第五届書字篆刻展,这无疑是一次“同道”的开始。在此后的时间里,他不断进步,不断尝试,在各类重要的艺术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被襄阳城政府授予“隆中文化名家”称号。

尽管他已经功成名就,但马武依然保持着对学习的渴望。他主动请缨离家到北京深造,以便能更好地接触名家高手,并加入了刘洪彪先生开设的草書高研班。这段经历让他更加深化了对于当代書家的综合素养和艺术通感的理解,对笔墨技巧也有了新的认识。他的为人渐渐显示出一种悠然,而这正是傅察所描述宋人的境界,也是我自己追求并期望学员达到的状态。

关于馬武(一)— 书记与写字之间

馬武认为,書寫與記錄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記錄僅僅是記載事實,而書寫則是對漢字內涵與情感表達的一種藝術創作。這兩者雖然看似相似,但其背後的心態與目的卻迥異。而且,只有通過大量學習和長時間臨摹古籍才能真正掌握這些藝術技巧,並將其融入於自己的創作之中。

關於對漢字敬畏心

馬武認為,儘管現今社會環境變遷,使得傳統漢字使用頻率下降,但我們仍需保持對於這個文化瑰寶的尊重與敬畏。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它還承載著無數歷史智慧與美德,是我們民族共同財富之一部分。

臨摹——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

馬 武堅信,臨摹古碑帖不僅是一個技術練習,更是一種精神追求。他認為,這樣做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並學會古人的技巧,以及如何站在他們肩膀上去開拓更多可能性,這也是繼承傳統而發揚發展自已藝術風格的一條道路。

當問及今日何以能夠吸引觀眾時,馬 武指出,那不是單純快捷的手筆技巧,而是在內容和筆墨運用的完美結合。在他看來,只有當作者將自己的理解與感情融入到每一筆每畫中時,即使是不速之客也可能因此停留片刻去體驗那份獨特的情感共鳴,這就是真正在今天世界裡面的「魅力」所在?

至於速度問題,他提醒說,有快慢皆可。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軌跡形態,並讓其呈現完整且調和。如果速度快速但表現潦草,那麼即使再快也不算成功;反之,即使緩慢但呈現完整又調和,就算成功。所以,最终衡量的是最終呈現出的物象,而非行進速度本身。在馬 武看來,没有捷径可走,一切都需要耐心練習加持有的良好品質来完成一个真正值得欣赏的人文作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