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怀仁,黄梅戏之魂:从旦行演员到导演巨匠的双重天赋
1950年,一位名叫孙怀仁的年轻人踏入了安徽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科的大门,从表演开始,他接受了一场严格的训练。那个年代,黄梅戏正处于其鼎盛时期,而孙怀仁即将成为这一传统艺术的一部分。1958年,当梅兰芳来到安徽,与观众共度一段美好时光,那是孙怀仁记忆中最为难忘的一刻之一。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孙怀仁看到了她主演的《打焦赞》,杨排风一角深深吸引了他,并在她的化妆和挑花线动作前,更是敬仰不已。当梅兰芳亲自指导并与他交流时,这一切都像是一道明亮的光芒照亮了他的未来道路。
进入黄梅剧团后,孙怀仁不仅扮演了各种角色,还有幸与严凤英、王少舫等大师级艺人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更多关于表演技巧和心得体会。1980年,他决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便走上了学习之路。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进修期间,孙怀仁系统地学习世界各流派的戏曲理论,不仅自编自导自演,还积极参与同学间互相学习讨论,为未来的创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年的时间里,他成为了一个全面发展起来的人才。
回归剧团后的第二个年度,即将排出节目时,马兰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住了他,最终确定由马兰饰龙女。这部作品后来被称为“马兰三部曲”,其中包括《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等,也正是这三部作品成就了孙慧珍作为一名优秀导 演的地位。他对待每一个角色,都能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帮助那些需要塑造人物能力较差的小伙伴们找到正确路径,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
退休之后,即使身处暮年的生活,但对于黄梅戲艺术发展的问题,她仍旧思念不已。她认为,要让黄梅戲持续发展,就必须始终牢记观众喜好,将它们带入剧场,让人们坐下来欣赏,让他们喜欢上它。而创新也不可避免,但必须保持核心精华,不要失去原有的灵魂。在这个意义上,说起黄梅戲孕育出的伟大力量,我们自然会想到那位曾经接受过严格训练、既是旦行演员又是导 演巨匠——孙慧珍,她用自己的生命和热情推动着这门艺术向着更加辉煌的地平线迈进。
标签: 英雄烈士的名字和事迹 、 四年级必看历史书 、 中国近代史十大历史人物介绍 、 中国开国四大美男 、 很少人知道的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