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历史的长河中,朱瞻基时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尽管宣德朝后期实施海禁政策,这导致了文化交流的减少,但它也为明朝带来了被“四面包围”的局面。如果没有这次政策和中国航海事业的衰退,中国人与欧洲殖民者的初步接触可能会发生在印度洋,而不是东南亚。这样一来,远东和西欧文化圈之间初步交融的景象将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当时中国人接触的是欧洲殖民者的前哨,那么他们显然更加从容。
朱瞻基登基不久,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多个国家几乎每年都来到明朝进行朝贡。为了应对外国使团稀少的问题,宣宗命令郑和再次出发。这次航行标志着郑和七次下西洋中的最后一次。在返程途中,由于劳累过度,郑和在1433年的4月初去世,在他本人的舰队主力返回之前,他的心脏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并于7月22日返回南京。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外使团,其中包括27550人。
之后,一部分舰队继续前往苏门答剌和爪洼,而另一个使团则来自南洋、波斯湾以及非洲东北地区,并且成功地抵达北京。
同时,在安南的情况下,当地芒族领导者黎利反叛并屡次击败官军,最终请求恢复陈氏作为安南国王。在考虑到国内疲惫远征无益后,朱瞻基同意了这一要求,并册封陈暠为安南国王。当黎利篡夺陈暠之位自立为王后,他派代表入京谢罪并请求皇帝册封他的臣子,此举获得了朱瞻基的认可,从此以后安南成为清晰而稳定的朝贡国家。
标签: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 历史故事100个四年级 、 一年级历史人物故事大全简短 、 香港公认四大美女 、 民族人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