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秉忠,字仲晦,以初名刘侃闻于世,因信仰佛教而更名子聪,官职上升后再改为秉忠。我自幼聪颖,有幸在八岁时入学,便能一日之中诵读文言文章数百言。十三岁时,我被派往帅府充当人质生活,而十七岁那年,我担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照顾我的亲人。
在担任令史期间,我常常感到不满和忧郁,一天,我深感:我家世代官宦,但难道我只愿成为一个小吏吗?大丈夫生不逢时,只有隐退以待机遇。于是,我弃官隐居于武安山中。
若干年后,被虚照禅师收为徒弟,并云游至云中的南堂寺。元世祖即位前,他听闻我的才华多端,便请海云禅师带我同行。当见到元世祖后,他对我的才华给予高度评价,不断询问我的意见。我博览群书,无所不能,对《易经》和宋邵雍的《经世书》尤其精通。此外,在天文、地理、律历、占卜等领域,也无所不知,熟悉天下事如指掌。元世祖非常器重我,让我留在身边供职。
几年后,当父亲去世时,我奔丧回家,元世祖赐金百两用于治丧,并遣使送至邢州。当服丧期满后,再次召还至和林。在那里,我上书献策数千言。元世祖对这些提议表示赞赏,大多数都采纳了。
接着,又上奏道:“邢州原有万余户口,但自从兴兵以来,却仅剩几百户,如果派遣真心诚意的张耕或是氵名水的刘肃这样的良吏去治理,那么必定能恢复旧日繁荣。”朝廷遂派张耕为安抚使,而刘肃则为副使。不久,由此流民复业,并将邢州升格为顺德府。我不仅帮助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而且以《周礼·考工纪》的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了位于北方的首都——大都,被誉为“大元帝国的设计师”,甚至国号“大元”也是出自我的建议之一。
据记载,在一次奏折中,我建议“鳏寡孤独废疾者宜设孤老院给衣粮以为养”。忽必烈君主采纳了这一建议,即下诏赈济全国鳏寡孤独废疾者。此举逐渐促进了对困难群体收养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最终在至元八年的某一年,在各路设立了济众院,一处;至至元十九年,则各路均设立了一处养济院,同时规定了收养标准及操作流程。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时代的一位贤臣——是我自己。
标签: 抗日十大英雄人物 、 史湘云图片 、 十本必读的名人传记中国 、 王学圻司马迁 、 2020爱国人物事迹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