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生于汉灵帝建宁四年(17l年),卒于魏齐王曹芳嘉平三年(251年)。他是曹魏政权中重要人物之一,也是矢志忠于曹室的老臣。曹操时,王凌曾任郡守、丞相府主簿;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时,他先后历 、青、扬,豫等州刺史,明帝景初年,他由豫州转镇扬州,为征东将军都督。正始年间;位至车骑将军、司空、太尉。 王凌出身于仕宦之家,少年时曾随父居住于京城,汉末司徒王允即其叔父。董卓之乱,王氏一门被董卓部将李 、 郭汜诛残,只有王凌及其兄长生逃,回到家乡。建安初,王凌得举孝廉,出任县长,不久即因罪而被罚5年苦役。服役期间,正好遇到曹操巡部,曹操得知他是司徒王尤之侄,又系因公犯罪,便当即下令,解除其劳役,任他为郡中骁骑校尉之参谋。待曹操灭袁绍为冀州刺史后,即擢拔他为郡守,而后,为丞相府主簿。与场修、贾逵共掌丞相府日常事务,当时号称“三主簿”。 魏国建立,王凌始出典州事。他每历一州,都有显着治绩,颇受当地百姓称赞。 魏文帝黄初六年至魏明帝太和元年(225—227年),王凌任青州刺史。当时北方战乱刚刚平息,社会秩序还不稳定,而地处东陲的青州,曹操的政令往往不能得到推行,官吏多不奉公守法,乘机骚扰百姓.王凌到任后,从教化入手,布政施教,赏善罚恶,整顿社会秩序,整饬吏治,使—州之内社会秩序有了明显改善,受到当地百姓的交日称赞。 魏文帝太和元年到景初三年(227—237年),的10年内王凌先后为扬、豫两州刺史。他在豫州任上,按照儒教的礼治观念,集中精力恢复这—地区的封建秩序和伦理道德。他旌表前代士人之后裔,访求那些有相当社会名望的“隐士”,争取他们与曹魏政权合作,以儒家的忠孝节义来教诲百姓,使这里出现了“文治”的升平局面。豫州为曹巍政权之腹心,这里的治理情况如何,实关全国之大局。正凌在豫州一整套礼治措施,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卒先垂范的作用。 正始元年(240年),王凌转任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都督府就在扬州治所寿春(今安徽寿县东南),成为曹魏镇守东南的最高将领,扬州不仅是曹魏的军事重镇,也是东南粮仓。周回300余里的芍肢,水网纵横,灌溉着淮南千里稻田。为确保这座粮仓,曹魏在此设置了大批屯田士卒,并有常驻军队守护。正始二年(241年)夏历四月,吴国乘魏明帝之丧,派大将全琮略地淮南,企图破坏芍陂水利,切断曹魏东南粮食供给。为了保护芍陂屯田,王凌率淮南相邻的诸州士卒与吴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连战数日,终于击退了吴军的进攻,保住了这座粮仓,王凌因此而被加官为车骑将军。 王凌受曹操的擢拔,起家于刑徒:又历典大州,成为曹魏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加之他又受儒学正统观念的陶冶,对曹魏政权亦可谓矢志不移,衷心拥护。当司马氏集团篡魏活动日益紧迫的时候,王凌也和那些反对司马氏集团的力量开始联合,做着反对司马氏集团的准备。特别是他镇守东南以来,手握重兵,为他实行武装反对司马氏集团创造了条件。他加紧活动,打算起兵入京。王凌的外甥,时为竞州刺史的令狐愚也率兵驻守平阿(今安徽怀远县),也积极为王凌出谋献策,要把司马氏卵翼下的曹芳推翻,拥立曹操之子曹彪做皇帝,准备在事成之后,将京城移至许昌。一时间,民间也散布着曹彪当皇帝的传言,有歌谣说:“白马素羁,西南驰,其谁乘者,朱虎骑。”朱虎为曹彪乳名,他受封于白马县(今河南滑县东),洛阳在白马西南,以白马西南驰来借喻曹彪入主洛阳。 嘉平元年(249年)夏历九月,令狐愚派张式与曹彪取得联系,王凌也派舍人劳精返回洛阳,与他的儿子王广商议起兵大事。王广根据京城情况分析,认为司马氏代曹已成定局,劝王凌不要轻举妄动。但王凌废曹芳,拥曹彪的消息已为司马氏父子得知,箭正弦上,不得不发。嘉平三年(251年)春,吴国派10万大军于涂水 (今安徽滁河)下游筑堤,以淹没魏国淮南之地。王凌乘此机会,声言讨伐劝王凌归诚;而后出其不意,以大军掩击寿春。当司马懿大军进至颍河上游的百尺 (今河南项城县西北),王凌自感穷困无救,便自动交出统军的印绶、节钺。司马酷将王凌扣留后,遣骑兵600人送王凌回京,途经豫州时,王凌便服毒了。司马懿进入寿春后,将随王凌起兵的人士全部捕杀,夷其三族,并将王凌、令狐愚的坟墓掘开,剖棺暴尸三日,焚其朝服。路人为之侧目。王凌之子王广亦同时遇害。 王凌与司马懿及其兄长司马朗都曾过从甚密,私人感情亦较深厚,但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促使他们最后决裂了。从曹魏政权建立的过程来看,司马氏与王凌都为它做出过贡献,这是他们上一定时期统一的基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氏窃取这个政权的野心日益明显,而王凌却仍极力维护曹魏的正统地位,这就使他们的道路发生歧异。司马氏集团虽然最后夺取了政权,并完成了全国范围的短期统一,但这个集团本身比曹魏政权集团更腐朽、凶残、保守。因此,反对这样—个集团登台,应该说有—定的正义性。我们不完全排除王凌争夺权益的心理,但客观事实告诉人们,他反对篡劫括动的斗争还是值得褒奖的。晋泰始元年(256年)下诏说,王凌谋废齐王曹芳,曹芳确实不足以守位,久许王凌后代祭祀祖宗。事实上是给王凌平了反。这就充分说明,王凌这种忠于最高统治者的精神是可以利用的。吴国,集合诸军向洛阳进发。这时,令狂愚已病死,黄华为凉 州刺史。王凌又派大将杨弘去联络黄华。不料,杨弘、黄华却联名将王凌起兵的消息报告了司马懿。司马懿即率中军从颍水顺流而下,讨伐王凌。他于军中下令赦免王凌的“反罪”,写信劝王凌归诚;而后出其不意,以大军掩击寿春。当司马懿大军进至颍河上游的百尺 (今河南项城县西北),王凌自感穷困无救,便自动交出统军的印绶、节钺。司马酷将王凌扣留后,遣骑兵600人送王凌回京,途经豫州时,王凌便服毒了。司马懿进入寿春后,将随王凌起兵的人士全部捕杀,夷其三族,并将王凌、令狐愚的坟墓掘开,剖棺暴尸三日,焚其朝服。路人为之侧目。王凌之子王广亦同时遇害。 王凌与司马懿及其兄长司马朗都曾过从甚密,私人感情亦较深厚,但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促使他们最后决裂了。从曹魏政权建立的过程来看,司马氏与王凌都为它做出过贡献,这是他们上一定时期统一的基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氏窃取这个政权的野心日益明显,而王凌却仍极力维护曹魏的正统地位,这就使他们的道路发生歧异。司马氏集团虽然最后夺取了政权,并完成了全国范围的短期统一,但这个集团本身比曹魏政权集团更腐朽、凶残、保守。因此,反对这样—个集团登台,应该说有—定的正义性。我们不完全排除王凌争夺权益的心理,但客观事实告诉人们,他反对篡劫括动的斗争还是值得褒奖的。晋泰始元年(256年)下诏说,王凌谋废齐王曹芳,曹芳确实不足以守位,久许王凌后代祭祀祖宗。事实上是给王凌平了反。这就充分说明,王凌这种忠于最高统治者的精神是可以利用的。
标签: 帅气的历史人物图片 、 神话版三国txt下载 、 黑白历史人物图片 、 武则天的神话传说 、 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