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华夏十大千古人物风伯的神话故事

风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怪,是人面鸟身的天神,也称为风师、飞廉、箕伯等。中国古代的风神崇拜起源较早,《周礼》的《大宗伯》篇中提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风师,箕也”,意思是月离于箕,风扬沙,故知风师其也。而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風”。

除了箕星作风伯之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之外,还有楚地亦有称 风伯为飞廉的。在屈原《离骚》中,有句称“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晋灼注飞廉曰“鹿身,有角而蛇尾豹文”,高诱注蜚廉曰“兽名长毛有翼”。

唐宋以后,由民间人格化形成了“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扇若扇轮状”的固定塑像帽。道教认为風伯是一个白发老人,左手持轮,右手执扇作扇轮子状,即方天君。而雨師是个老头名叫陈天君。

传说最早的風神被稱為箕星或 箕伯,而在楚地則自古以鹿身雀頭的神秘怪獸飛廉為風伯。在漢後飛廉與箕伯逐渐融合,并由民间人格化。

职能 风僕之職,就是「掌八風消息通五運之氣候」。風是氣候的主要因素事關濟時育物。

由來 風信仰起源甚早,《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請風僕雨師纵大風雨。而春秋战国以后,由於文化交流和统一思想,使得各地信仰的一致性增强,以至于秦汉时已经列入国家祀典,如奉祀於「楠燎」上,並且要「诸郡各置一坛」,与王同祀。

演变 后来人们将 風 神进一步人格化,从而出现了几位比较著名的 風 神,如方天君孟婆等,他们的人物形象和职责也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变和完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