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球痕:讲一个红色故事,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
1930年生于浙江嵊州的邢球痕,是一位在中国航天事业中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他曾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并历任航天工业部第四研究院所长、院长,中国宇航学会第二届理事。现在,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的研究员。
邢球痕主要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他的成就丰硕。在发动机总体设计研究中,他提出了总体优化设计方法及预研成果集成演示技术。在固体火箭发动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中,他提出两种推力向量控制喷管的结构方案、主要参数的计算和试验方法、消除燃烧室初始压强峰的途径。此外,他还提出了装药燃烧室人工脱粘和防脱粘技术、新型高温耐烧蚀材料应用及结构设计、深潜入全轴摆动喷管技术等,这些都在多种型号发动机中成功应用了。
主持研制的多种战略、战术导弹固体发动机已研制成功并定型,使我国固体推进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5年底,中国科学院发布新当选58名院士名单,其中包括邢球 Wichen。当晚,在座谈会上,邢球 Wichen激情洋溢地表示,固体事业发展壮大,是几代航天人的艰辛努力结果,是国家对他们工作给予最高荣誉的一次肯定。
初出茅庐显才华
邢球 Wichen有着军人的气质,不仅外表魁梧,更是一位精明细致的人。他的人生开始于踏上军校之路,从19岁时参军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炮兵工程系直至成为“老五院”一分院三部组长,这段经历为他未来的职业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70年代初期,当研制某型号发动机摆动喷管遇到难题时,邢球 Wichen果断提出了使用现成厚壁试验发动机会解决问题,这不仅减少了不必要损失,也保证了产品质量和进度。
实验是自然科学探索未知世界的手段之一。面对04级别导弹水下试射失败的问题,邢球 Wichen立即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通过自己的勇敢决定进行了一系列临时措施,最终使得第二次试射取得成功。这一切都是基于他的专业知识和决策能力展现出来的。
斩关夺隘敢拍板
1982年的10月21日,当张爱萍副秘书长赞扬四院代表们敢想敢干制造新型火箭发動機时,那是对四院人无尽骄傲的一刻。那一年春光融融,他们紧锣密鼓地开发两个不同类型的大规模火箭引擎,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随后,在1983年2月,作为四院新的领导者,一举担任该职务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确保该项目能够按计划完成,并且是在同年的年底之前进行热车测试。这对于当时国内条件而言,无疑是一项历史性的挑战。但正如以往一样,只要有团结协作,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标签: 作文素材历史人物 、 武则天民间神话故事 、 四大女皇 、 霍翀原型是谁 、 神农是三皇五帝中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