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穿越清朝的历史遗产

前两个月,我们用一系列文章向大家描绘了清帝国在承接了明帝国的王朝天命后,怎样通过收、战沙俄、定蒙古、进青藏、平新疆,一步步奠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版图。当然,尽管在19世纪40年代,伴随着西方殖民军向东方渗透的加剧,作为古典主义帝国的清王朝也迎来了遭到列强侵略与瓜分的狂潮。但是即使如此,到1912年清帝国灭亡、中华在南京宣告成立之时,清帝国控制的130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也只丢失了160余万平方公里。

图中阴影部分为晚清丢失的国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 相比之下清帝国的表现居然还是“超常发挥”了,清朝灭亡之际,《清帝退位诏书》阐明:“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以法律形式将清帝国的全部1140万平方公里领土交由中华继承。这样,中国避免了一次大规模领土丧失,从而保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形态。

《 清帝退位诏书》原件,其中红框内容确定了所有国土由中华继承 现在网络上有种言论,说“中国的地都是解放军打下来的,与 清朝没有一毛钱关系”,这种论调看似有理,其实不值一驳:解放军进军边疆是去解放中国的人民,使他们摆脱外来势力的统治,而不是去征服谁的地盘。如果解放军打下的地才算中国地,那么澎湖难道就不算中国地吗?或者说新疆、新广西,都不是被 “被征服”的吗?

同样,在国家意识形态建构上,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达到各民族的心灵契合:在中原民族当中,被尊为儒家文化传承者;在蒙古各部当中,是继承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法统的大汗。在新疆地区,又是民间纠纷仲裁者和宗教矛盾调解者。

这些经验被后续政府所继承,并且对今天处理边疆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历史遗产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