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远古时期,有一位名叫少典的人,他是有熊部落的首领。因为他出生于有熊国(今天的河南新郑附近),所以人们称他为有熊国国君。因此,大多数史料都将黄帝称作有熊氏,这表明黄帝是少典的后裔,也意味着原始社会已经从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
谭其骧先生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提到夏、商时期的地图上标注了有熊氏地区两大地貌特点:南边有颍水,北边则是人隗山。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河南郡境内有一座大隗山,这个地方覆盖了禹、密、新三县。而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通过实地考察,在他的著作《水经注》中确切指出了“大隗即具茨山也”。《禹州市志》和《禹州市地名志》的记载非常详细,他们描述具茨山位于禹州北部,与苌庄乡北部荟萃山相接,从那里向东南延伸,在浅井乡北边的大鸿寨山分为两支,一支经过无梁镇而出境,在新郑和长葛交界处消失;另一支从无梁镇南侧经过朱阁乡和郭连乡进入许昌县。
在古代,没有如今我们所知的省市县乡区划,所以《中国历史地图集》只能依据自然地形,如山川丘壑等作为界线来标示出有熊国地域范围,即以颍水为界,以大院隗山为北限,以荟萃山为东限,以古城郭连 为西限。这片约700平方公里大的区域,就是原来的活动中心。
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子曾说过:“原始社会时期,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关于黄帝的诞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最常见的一个版本是这样说的:少典娶了两个乔氏女儿做妻子,其中一个长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宝。一天,当女登在华亭游玩时,一只神龙出现,她随后怀孕并生下炎帝,并给他取名榆罔。传说他自出世就能言语,就能走路,就能长牙齿,再过五岁就学会种植各种庄稼。但由于他的外貌丑陋,“牛首人身”,性格又暴躁,所以被少典不太喜欢,被养在姜水河畔。因此炎帝长大后便以姜为姓。
再来说到少典的次妃附宝,她一次到郊外游玩遇到了暴雨,有电光闪烁围绕她身体许久才离开,而她的身体却受孕25个月并生下了黄帝,将名字命名云。他很早就说话且性情温顺,是被喜爱的人,因此带着她和附宝一起住在河边。当初人们看到她洗衣淘菜,便把那段河流称之为姬水,而当黄帝长大后便以姬姓而号称姬云。
至于炎帝,他成为了一个勇猛强悍、智慧超群的人物,用神鞭赭鞭试验草药,为家族百姓防病治病。他还用铁制干戈训练军队,最终建立了一系列农牧业生产体系,使得六个部落迅速繁衍壮盛,并最终定居于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股力量崛起,那就是九黎族,其首领蚩尤是一位英勇善战但残暴好斗的人物,他率领自己的81兄弟对抗炎帝,最终与炎帝展开了一场激烈战斗,但最终因受到风后的帮助而失败,被迫归顺于黄帅。此后蚩尤继续反抗,最终于涿鹿之战中被擒杀。
胜利后的黄帅决定统一中华,他召集各方酋长大会天下,并推举自己成为天子完成了统一中华的大业,同时制定了华夏民族共同使用的一些符号,如旗帜。在选择这些符号的时候,他考虑到了每个人都是平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没有采用任何单一族群或特定的象征,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象征——龙——代表所有族群的大团结。此后龙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成为了国家的一种象征意义上的“血脉”。
除了政治统一之外,黄帅还是一个重视人才发展的人。他提拔各类人才,让他们发挥专长进行创新创造,如让仓颉造字,让伯高采矿炼铜,让宁封子制作陶器,还让赤将制作木器釜灶,以及其他许多发明创造,每一次都极大的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对今天世界各民族来说仍旧是一个深刻而珍贵的话题。
标签: 埃及神话人物 、 神话故事的作文350字四年级 、 伏羲和女娲的关系 、 有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 上古十大混沌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