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艳波讲故事给孩子听了吗

陶艳波:如何用坚持和爱心陪伴孩子走过逆境的岁月?

在黑龙江的一座小城,陶艳波的生活曾是典型的家庭主妇形象——她每天忙于家务和照顾一岁大的儿子杨乃斌。但命运突然扭转,她发现杨乃斌因为一次发烧而失去了听说功能,这个消息让她的世界瞬间崩塌。

面对医生的无力回应和人们的劝诫,让孩子送去聋哑学校,陶艳波选择了不同。为了给儿子一个正常的人生,她毅然决定从老家到北京学习唇语,一点一点地教杨乃斌说话、识字。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小路,但陶艳波没有放弃。她辞掉工作,与儿子并肩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

十六年的陪读生涯,是对母爱最深刻的体现,也是对人性的最好证明。在这个过程中,杨乃斌虽然无法听到声音,却学会了感受世界;他虽然不能发出声音,却学会了表达自己。陶艳波不仅是他的耳朵,更是他的向导,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即使在逆境中,只要有勇气与决心,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故事。

2015年2月27日,在“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仪式上,陶艳波被授予此殊荣,其颁奖词如同一首赞歌:“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今天,杨乃斌已经成为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一名学生,他的声音虽不再响亮,却充满力量,而背后的是那个默默付出的母亲——陶艳波。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情:当爱与坚持相结合时,无论何种困难,都可以克服。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大潮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改变自我命运的人。而对于那些遭遇逆境却依然坚守下去的人们来说,他们更值得我们敬佩,因为他们以一种特殊方式,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光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问:在我们的社会里,有多少像陶 艾 芜 的 母 亲 存 在 着?她们或许没有获得公众关注,或许她的故事不会被广泛传播。但请记住,每一个为孩子付出终身努力、默默承受着辛酸与苦难却依然微笑着前行的人,都应该得到我们尊重与致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