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简介明朝首辅三杨内阁之一乾隆皇帝的儿子在他身上寻找历史智慧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是明朝初年的重臣和学者。自少丧父,他游学四方,后来受建文帝召入仕途,并参与修撰《明太祖实录》。在明成祖即位后,他被授予侍讲职务,并辅佐明仁宗政事,最终升至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士等高位。他先后历经五朝,为内阁辅臣近四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一年担任首辅,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

作为一名深具学问的人物,杨士奇以其谨慎的治国理念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而闻名。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为国家的利益和君主的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建议。他不仅是明朝的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然而,在他的晚年,由于一次意外事件——他的儿子杀人案件——他被迫辞去官职返回乡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因忧虑患病,最终在正统九年(1444年)去世,享年八十岁。他被追赠左柱国、太师,并得以谥号“文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