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立项承父业传家风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陈受宜的科学探索

承父业传家风 ——记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陈受宜

初次见到陈受宜,人们不禁对此80岁高龄的学者产生了深刻印象。她的头发微卷,身着得体的格子连衣裙,她展现出一种精神矍铄的气质,这让人难以将她与常规中的老年人相提并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后,她进入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进行访问学者学习。1989年加入中科院遗传所(今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担任副所长、所长等职。在近六十年的科研和教学生涯里,陈受宜收获了丰富的荣誉,其中包括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

2015、2017和2018年,被评选为全球动植物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这位“平凡”的老太婆背后隐藏着不平凡的成就。她始终坚守爱国奉献、实事求是崇实干以及公私分明重平等的人生信念,这些品质影响着她的一生,也塑造了她端正的品格。

陈受宜父亲,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他1955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在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工作多年。他始终坚守科学报国,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期留学生归来,就职于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他便开始参与反细菌战科学调查中的昆虫研究工作,对美军飞机撒布的大量带菌昆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最终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罪行,为中国赢得了一场胜利。

教育方面,母亲谢蕴贞对她的教育是要爱国,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能给祖国丢脸。回忆起美国访学期间,她牢记父母教诲谨慎勤奋,不仅给师生留下好印象,而且也将这份教诲传递给后来的学生。在她的眼中,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引导学生积极前行,让他们执着坚守,有自己的坐标。“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每当有学生出国深造时,她会言辞恳切地告诉他们:“出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学习是为国家,你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为祖国内争光!”

通过言传身教,将实事求是作风流转至学生。她课题组没有懒惰松散,而是一直追求勤奋求实。在她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能主动融入科研氛围,在感兴趣方向勇往直前。

作为常务副所长时期,她面临重大考验,但母亲的话语如同灯塔般照亮前行之路:权力与责任连在一起,而责任必须摆在第一位。她领导团队另辟蹊径,将目标定向基因组研究,在缺乏人才基础设备的情况下,还成功引进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注册中心任务之一,即人类基因组中心,使得中国成为参加这一计划唯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者之一。

5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一直保持严谨认真攻克难关,同时公私分明重平等。即使当父亲把两套不同邮票放在办公桌上,一种用于公用,一种用于私用,从未使用私用的。一骑40余载自行车上下班,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搞特殊化,以此完美诠释家庭价值观。此外,那些她认为应该做但不值得宣扬的小事情,却深深感染着周围师生及同行,如今虽已80岁高龄仍然不断探索新知,为国家尽心尽力,“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太注重眼前的成果,瞄准科学上的‘老大难’问题真正潜心攻克,为国家作出贡献。”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在职业道路上,陈受宜都是一个活出了“承父业 传家风”的典范——一个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奉献、实事求是崇实干以及公私分明重平等的人物。而这些品质,是她的一生最宝贵财富,也将永远激励后人的脚步继续向前迈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