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健书法:书写传统与自我探索的故事
2004年12月的一个下午,我收到了来自上海的《杨永健作品集》。翻开那薄薄的封面,仿佛穿越时空,一段温暖岁月的回忆在眼前展开。我沉浸于他的每一笔,每一个字形,感受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敬畏和热爱。
杨永健,是1948年出生的浙江海盐人。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发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兼职画师,并且荣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奖”。他不仅在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也致力于教育工作及基础理论研究,他著有多部关于楷书笔画、行書等方面的小册子,如《怎样写好楷书笔画》、《怎样写好楷书结构》、《怎样写行书》等,这些都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和艺术实践的深刻理解。
杨永健的楷書点画沉着而优雅,不仅继承了古人的精髓,还融入了一丝现代气息。这是一种智慧之选,他能将规矩与自由巧妙结合,使得作品既具有历史底蕴又充满生机。在行草書中,他的手笔灵动如同流水般自然,却又透露出一种独到的匠心独运。
从他的作品来看,无论是手腕还是指尖,每一次落墨似乎都经过深思熟虑。正如《笔阵图》所言:“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这是对每一次创作过程中的严谨态度的一种体现。
王僧虔的话语,“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也许更适用于描述杨永健这位艺术家的风格。他不仅注重字形美,更注重文字背后的精神内涵。在他的字里字间,可以感受到一种静默的心灵交流,这正是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新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个忙碌的人物,在繁忙工作中寻找时间进行自己的艺术追求,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然而,杨永健似乎总能找到那个宁静的地方,那个让他能够放下俗世纷扰,只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世界。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对生活的一份热爱,对艺术的一份执着,以及对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一份渴望。(附图均选自《杨永简作品集》,展示其精湛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