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一统王朝,元朝时期我国的国力强大,幅员辽阔,但是后世之人对它的评价普遍比较低。也许有人会说,因为元朝不是汉人而是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大家受到民族情感的影响故意给它打了低分。但是,清朝也不是汉人建立的,大家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公正客观的。那么,为何元朝的历史评价会这么差呢?为了真正了解个中因由,我们先来看一看汉人在元朝时期的地理分布和生活状况究竟如何。
我们都知道,在忽必烈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他不仅想要重振被战争严重破坏了中原经济,还想通过“劝农司”这个机构,将农业方面的人才集中起来指导农民更好地利用土地进行生产。他还创立了一个叫做“社”的组织,每个“社”由大约50户农民家庭组成,由社长或村里德高望重之人管理,这些举措对我国农业发展都是十分有利。
至于税收方面,当时蒙古大汗并没有指定统一标准,只要百姓交纳多少钱就按多少计算,这自然使得百姓负担很重,但忽必烈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因此设计了一套完整征税制度,让百姓按照规定向国家上交一定数目的钱粮即可,对他们来说这是减轻负担的一种方式。
再来说说商人的地位,他们虽然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以利益为主,但在元朝时期却拥有很高的地位。这主要因为当时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产需要互通,有大量商人奔波于各地。在交通方面,也改善了运输系统,如将大运河延长到中国北部等,使贸易流通更方便,加速了商业发展和商人的社会地位提升。
从法律角度来看,尽管蒙古贵族享有一定特权,但普通蒙古人民法无亲疏,一律平等,不论犯错与普通汉族子女相同受罚。而对于普通汉人的生活情况,可以看到他们并未比其他时代过得更惨,有所进步,那么为什么后世仍然视其为黑暗时代?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与当时最具话语权的人群有关——士大夫阶层。当时,大官几乎全为蒙古族掌握,而重要职务中的少数汉族士大夫只能成为闲云野鹤。这些士大夫由于无法施展才华和抱负,便将个人愤懑投射到描述元代及其统治者身上,以极端批评其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情绪状态。而后世史籍又引用这些文人们作品作为材料,所以这种反映使得整个历史被归结为黑暗时代。
总而言之,即便是在元末年间确实出现水深火热的情况,它并不独占鳌头,而是在任何一个帝国衰落末期都会出现类似问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客观地去理解那段历史,而不应简单将其归入绝对意义上的黑暗时代。
标签: 三皇五帝伏羲 、 伏羲和女娲的关系 、 中国神话故事30篇 、 伏羲的九个儿子分别是谁 、 霍翀是不是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