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之魂徐志远与韩再芬并称璀璨音乐工作者中的双星闪耀

徐志远,黄梅戏音乐工作者,以其非凡的才华和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成就了一番辉煌。他的音乐创作,不仅融合了黄梅戏的精髓,还吸收了其他文化元素,使之焕发新生。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生活在一个文化相对贫乏的山区,但这并没有阻碍他探索音乐世界的心情。他自学各种乐器,如二胡、口琴、笛子,并逐渐掌握了制作唱段和歌曲的技巧。在剧团中,他开始尝试作曲,作品深受演员欢迎,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路。

21岁时,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作曲、配器和指挥工作。这股热情使他决定放弃考大学的机会,回到岳西继续追求专业黄梅戏作曲的事业。1991年的《红楼梦》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在此过程中,他不仅要保持时代感,还要将电声音乐和淮剧等元素融入其中,让宝玉的心理活动层层展开。

《秋千架》的创作更是证明了他的创新能力。他借鉴西洋歌剧和百老汇音乐剧,将娱乐性与喜剧性完美结合,使得《秋千架》成为中国地方戏与现代音乐混合的一个新篇章。徐志远因而被誉为“前卫”的代表,也被视为“很好的叛徒”、“继承者”。

除了舞台剧外,徐志远还致力于学术研究。他撰写过多篇论文,如《黄梅戏通论》、《试论程长庚对京剧音乐的贡献》,并担任一些重要编著。此外,他还是《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的责任编辑及岳西高腔分支主编。

作为一名黄梅戲音樂工作者,徐志远致力于推动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向前发展。他认为,“现在我们的民族艺术遇到了空前的压力”,需要更多创新以吸引年轻人。“我们如何与年轻人对话?不能光满足于戏曲艺术的老腔老调,而是要创新。”通过不断尝试和实验,徐志远希望能够让黄梅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