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余晖战国初照楚襄王的东周篇章

楚襄王——迁都陈城的转折点,楚襄王(前?年--前263年),亦称楚顷襄王,本名熊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君主,怀王之子。他的六年间,秦昭王以白起为将攻破韩伊阙(又称龙门,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斩杀了韩军24万人。这一消息震惊了当时的诸侯,对于秦昭王来说,这是一个向各方示威的手段,他甚至写信给楚襄王,要他加入他们一起与其他诸侯“争一旦之命”。在这样的压力下,楚襄王只好同秦讲和,并从秦国迎娶了一位秦女。

随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尽管有着服从的心态,但每次与秦昭王会面中,楚襄王都会表达对自己的屈辱感。直到有一天,一位善射雁箭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人不仅是一位射箭高手,更是一位倡导合纵抗击强权的智者。他用历史上的光荣往事和当下的耻辱来激励这一切,都让赵武灵 王也能从容自若地面对外敌。在这份激情中,虽然心中也有报复秦人的愿望,但最终还是决定采取行动,与其他诸侯结盟,以合纵伐秦为目的派出使臣去游说各路诸侯。

然而,当这些消息传入耳畔,不免引起了白起等人极度不满,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直接挑战自己国家权威的事情,所以决定给予更大打击。因此,在十八岁那一年,即便是如此弱小的国家,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使得上庸、汉水以北的大片土地不得不割让出去作为和平条件。而且在接下来的第二十九年,即便是在白起再次攻占鄢及西陵之后,也没有任何改变,只能接受现实。

在这一系列失败后,再一次回到老地方郢城时,那些曾经属于自己拥有的一切,如今只能剩下陈城作为最后一点依靠。但即便如此,被迫退守陈城后的残兵败将也并未放弃抵抗,而是重新组织起来,用尽全力夺回那些被侵占的地方,最终成功拿回江边15个邑设郡。但即便这样,也无法挽救整个国家已然崩溃的情况,最终导致其覆亡。

而此刻,就在我们追忆这个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政治博弈,以及各种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情节。当初那种对于胜利无比渴望,以及对于失去一切后的绝望与无奈,是不是正映照着我们的今天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