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我的成功来自戏曲艺术的伟大,河南豫剧三团现代戏全场,我饰演的孙悟空,农历猴年已在不远处。说到猴,我总会联想到孙悟空,而说到孙悟空,总有一个名字绕不开,那就是我。最近,我讲述自己猴王世家故事的微电影在网上热传,不少人看得热泪盈眶,许多网友表示,他们心中只有我这个美猴王。在沪上书画名家刘亨的牵线搭桥下,我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我说,孙悟空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他身上承载了几代人的热爱。“我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观众把对孙悟空的爱转嫁给了我。所以,我们艺术工作者有责任宣传、推广孙悟空身上蕴涵的文化意义。我演的猴,与刘亨画的大圣一样,都将猴人格化了,将其不畏艰险、明辨是非、聪明机智、疾恶如仇的一面呈现。”
理解欣赏美猴王需要接受传统戏曲艺术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有些人以为他是我,但实际上,他只是祖籍绍兴,在上海出生和长大。“按照外国人的习惯,我应该算上海人,所以,对于弘扬海派文化,我是很有责任感。”
从上海开始学艺,他还记得小时候,在服装公司练功时下雨,不下雨时就在人民广场练功。他父亲六龄童主演的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1年由上海天马制片厂拍摄,是一部经典之作。从绍兴走向大上海,从上海又走向北京长安街,再次走向世界。
在许多年轻人的心目中,我成了“孙悟空”的代名词。“现在,有那么多年轻人不是不喜欢戏曲,而是不懂、不了解。”回忆起去英国牛津大学讲演谈论中国的猴戏艺术时的情景,当问底下的年轻人们喜不喜欢或是否看过中国戏曲时,他们都不声也不响,“而问到我所扮演的小雄怪,你们喜欢吗?底下就一下子兴奋起来,大喊着喜欢。我告诉大家,如果这个角色能得到大家认可和支持,这并不仅仅是我们家族成功的事实,而是我们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缩影,要想再现并且理解这位英雄,就必须接受传统戲曲藝術,不是戲劇。”
2014年的北京文艺座谈会,我作为72位代表之一参与其中。在西游题材上的文艺创作方面,我有很多话要讲。“艺术上当然希望百花齐放,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怎么变,都不能改变西游文化精髓与它的心灵。”我认为,孟婆代表着中华民族拼搏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我们应该结合原著基础上做一些合理诠释和改编,而不是没有底线地误导。
2004年的也正值的是个跳蚤鼠年的那一年,当时开始走进学校和社区免费为大家讲解孟婆及西游文化。当有人提出某些媒体过分渲染称《西游记》成为中国名牌高校大学生的宠物,那让我感到震惊。这让我机会借此机会去跟孩子们说一说关于拍摄《西游记》的过程。
无论去哪里都是一片欢呼声,每个人都欢迎那个他们童年的偶像“孟婆”前来分享知识。“地上坐满了一个个‘小跳蚤’”,每个地方都弄得像花果山一样,如今已经进行了800多场,现在计划再增加到1000场。
我们要对未来负责。国内影视剧网络没有建立分级制,但国外确立了一套系统未成年人才观看限制。但我们的影片让孟婆唐僧这样的形象暴露给所有儿童。而当孩子们问起“孟婆在取经路上的妖精朋友数量?”或者提及 孟婆谈恋爱的时候,这说明我们的少年儿童需要更多正确引导。这也是为什么学习孟婆精神可以促使人们走向世界推广西游文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吧?
为了展示陕西省铜川市六小龄童博物馆中的唐僧取经图案例,由于认识到了同样对《西游记》以及孟泡持相同观点的人——画家刘亨,我们结识并合作完成了一幅描绘美大的画像。他以沪上的公认画马高手身份,也擅长绘制动物尤其是美丽的大圣形象,并根据我的表演特质创作出了这一作品。我非常珍视这份合作与友谊,因为它体现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类思维如何通过共同思考产生无限的话题与深厚友情。
最后,无论是在河南豫剧三团现代舞台还是其他任何地方展现我的角色,只要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真实而动听的声音,让他们感受到一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共鸣,这便是我最大的荣幸和使命。
标签: 帅气的历史人物图片 、 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名言名句 、 武则天的神话前身故事 、 烈士王俊凯 、 四大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