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之魂徐志远与他的旋律永恒地在电影中跳跃

徐志远,黄梅戏的灵魂,他的音乐如同永不落幕的电影。少时在山区长大,文化生活贫乏,但他用自己的手创造了乐器,学会了二胡、口琴、笛子等,为将来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基础。在中学时代,他开始接触到“样板戏”,并被岳西剧团发现,这个机会虽然不是他心愿的,但最终还是让他走上了演艺之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志远逐渐从鼓手转变为作曲家,他写出的唱段和歌曲深受演员们喜爱,这份成就增强了他的自信。21岁时,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小戏的作曲、配器和指挥工作。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徐志远再次燃起报考大学的心愿,并在1981年通过竞争激烈的人才选拔,被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录取。他师从何占豪、刘如曾教授,对中国音乐有着极大的责任感。

毕业后,徐志远放弃留校机会返回故乡,致力于专业黄梅戏作曲事业。在1991年的《红楼梦》中,他尝试融入电声音乐和淮剧元素,使得作品具有时代感与创新。此外,《秋千架》更是证明了他的实力,将黄梅戏与西洋歌剧及百老汇风格巧妙结合,为当代戲曲注入娱乐性。这部作品不仅获得了高度评价,还使得徐志远成为新世纪黄梅戏发展中的佼佼者。

此外,徐志远也是一位学术研究者,其著述包括《黄梅戏通论》的音乐章节、《试论程长庚对京剧音乐贡献》、《黄梅戲角色的音色造型》,还担任《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责任编辑以及岳西高腔分支主编。他对于如何与年轻人沟通、如何创新传统艺术表达出了深切的心声。

作为一名多产作家和创作者,其代表作品包括舞台剧《红楼梦》、《秋千架》、《风雨麗人行》等,以及影视剧《徽商情缘》、《母老虎上轿》,儿童剧《男子汉行动》,还有多首流行歌舞,如《四季美人》、《美江南_5C2F_5E73_C2B7_. He has received numerous awards, including the Cultural Department's Second Text Award for Music Composition and the Chinese Drama Association's Excellent Musical Composition Awar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