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戏剧界的最高荣誉“梅花奖”中,江苏省的表演艺术家们屡次斩获大奖。2013年,凭借其精湛的京剧表演,《穆桂英大战洪州》中的南京市京剧团常务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范乐新再次为南京赢得了这项殊荣。
尽管范乐新不是南京本地人,但她与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情感。她出生于河北的一处偏远村庄,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而与南京结缘。在第三届南京名人颁奖礼上,她谈到了自己与这个城市之间的故事。
自从15岁那年被录取到辽宁锦州戏曲学校以来,范乐新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18岁时,她在《双蛇夺仙草》中饰演白娘子,这一角色难度极高,但她却毫不犹豫地完成了每一个动作,并因此获得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在20岁的时候,从学校毕业后,她成为了锦州 京剧团的一名武旦演员,从此踏上了职业生涯的大舞台。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学习,范乐新成为了一位受众青睐的武旦 演员。她曾师从刘秀荣、谢锐青等多位著名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28岁时,她随丈夫郭贺军一起被引进到南京市 京剧团,当时正值该团急需引进武旦人才之际。
很快,他们夫妻俩便在经典剧目如《虹桥赠珠》、《三请樊梨花》等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扈家庄》的表演上,范乐新以形象美、神情媚、出手快、力度足的扈三娘赢得了观众的心。此外,还有她的专场演出,由王金璐和黄孝慈主持,那天成功举行并受到欢迎。
35岁那年,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范乐新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中国 京剧优秀青年 演员研究生班深造。在那里,她学业刻苦,对老艺人的技巧求教不已,最终掌握了一部罕有人能胜任的小品——《穆桂英大战洪州》,这是她最终拿下“梅花奖”的关键所在。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无论是文艺还是武术,都让范乐新的表现更加完美无瑕。这使得她成为了文武双全的人物,在舞台上也同样如此。对于未来,一直是她的目标之一,那就是将传统文化带给更多的人,让它流淌下去,而不是停留在过去。通过对传统作品进行创新改编,如增加唱腔或动作,使之符合现代观众审美,同时保持原有的魅力,这也是她的追求之一。
现在作为常务副团长的事业发展,以及带领一批年轻艺术家的培训工作,是她的主要任务。她认为作为戏曲演员,不仅要传承历史,更要带动后代,用心去探索如何将古老艺术嫁接至数字时代,以期实现“互联网+”这样的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而关于是否会再次出现像往昔那样热闹非凡的情况,他则表示需要一点时间去培养人们对这种古典艺术形式兴趣。但他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看到希望光芒发亮,因为这座城市一直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者,与他们紧密相连,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一样,即使身处繁忙之中,也会感到温馨和归属感。他说:“我来到这里,每个角落都让我感受到了这种文化氛围,它给予我力量。”
然而即便面对今天快速变化的世界,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网络时代下的竞争激烈以及对于娱乐内容更高要求,但是他仍然抱着积极向前的态度。他认为,将这些现代元素融合进传统戏曲中,并利用社交媒体来推广它们,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不管是创新的尝试还是简单分享知识,他都相信只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就能找到适应环境变化并保持自身价值的手段。而且,他知道,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对于他个人来说,无疑是一片属于他的土地,也许可以称之为第二个家园。在这里,他找到了归宿,也找到了继续前行旅途上的灵感来源。当人们问起他是否担忧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导致某些方面衰退的问题时,他只是微微一笑,说:“不会,我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