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乔志良之手中的黄梅花朵绽放新时代的艺术光辉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乔志良的艺术足迹,绘制新时代黄梅戏发展的辉煌篇章

在南京的一家剧场里,乔志良从十岁起便开始了与黄梅戏的故事。他的父亲安排他在南庙小学读书期间,与孟燮卿老师学习京剧,一年后,又请了一位专门教授戏曲的人来到家中。十三岁时,他放弃了学校的课程,加入了厉家班,这个决定为他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着班级迁移到四川和云南,在那里接受更多关于表演艺术的训练。

战后的几年里,乔志良回到南京,在江苏各地表演。他参与过多部经典作品,并在1952年的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学习深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在那里,他担任了一段时间京剧队副队长一职。这段经历让他更加理解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从而推动黄梅戏走向新的高度。

1953年4月,乔志良加入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不仅担任导演,还负责培养新一代演员。他认为好的舞蹈是任何一出好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他始终注重这一方面。在那年的《天仙配》中,他与李力平合作,为该剧创作并指导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集体舞蹈。

接下来,乔志良执导了一系列其他著名作品,如《告粮官》、《女驸马》、《罗帕记》、《荔枝缘》、《碧玉簪》、《刘三姐》和《年青的一代》,以及两部电影——京剧《渡江第一船》(梆剧)和电影版《寇准背靴》的技术指导。此外,他还参与了电视连续剧《严凤英》的音乐制作,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一抹色彩。

通过这些工作,乔志良不仅成就自己,也为后来的许多学子树立榜样。今天,在安徽黄梅戲藝術職業學院,這個曾經與黃梅戲同行過、共創過輝煌傳奇的地方,现在正成為培養下一代黃梅戲藝術人才的地方,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殿堂。而乔志良留下的足迹,就像是一道亮丽的地标,让我们回望过去,同时期待未来的美好风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