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建元大都前的堪舆工作中,很可能按当时皇帝忽必烈的意愿,为体现上都——大都的两都统一,而采用上都——大都连线作为大都中轴线的基准线。
本文摘自《辽宁日报》2013年2月24日第A05版,作者:王鸿良,原题《故宫那点事 北京中轴线为何偏移》。中轴线并非正南正北。现存的北京中轴线,是当年建造元大都会确定下来的,后来历经明清两代都城未曾改变。当年的元朝重臣刘秉忠在规划设计元大都会首先就确定了中轴线的位置,那就是今天永定门、正阳门、端门、中间的地安门、午门、太和殿等建筑连接成的一条直线。故宫就是以此中的位置次第铺展建造的。
换句话说,元、明、清三代历朝皇帝的大宝座就摆在这条中心对称之路上。如果这个中心对称之路不是指向正南正北,那岂不是说,这些古老帝国的领导者们坐的是一张不规则椅子?
记得,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一次施工过程中,在北京的一个地点挖掘出一只石头鼠、一匹石马。这与中国古代天干地支有关,其中“子”代表鼠,“午”代表马,这也暗示着这一路径实际是沿着地球上的赤道方向移动。
然而,有一个名叫夔中的先生,却发现事情似乎并不那么简单。他是一位75岁高龄但仍然精力充沛的人,他退休前是一位研究员,并且参与了“两弹一星”计划。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他沿着这条中央通道向北看时,他感觉自己头部略有倾斜?
为了解决这个疑惑,他拿出了大量卫星图像进行分析。在他的回忆里,当他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脑袋有点儿向左歪。”对于这样多年的测量经验积累起来,对细节要求严格的人来说,这种偏离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夔中的先生找到了负责地图出版的人,并被告知早已知道这一偏差,但由于偏差不太显著,所以没有被广泛报道。而现在,我们了解到北京市中心有一条延伸至钟楼和永定桥之间,以每米5度角倾斜,大约为东方方向而非真正南方方向走动。这意味着所有历史上的重要建筑物,如故宫和天安门广场,都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南方有所偏离。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尝试来感受这一点。在永定门附近的一条小巷里,将两个长杆竖立在地面上,每个杆子的高度相同,然后用黑胶带标记它们之间的地平面,从而模拟该区域真实的情况。一旦太阳达到最高点(即12:00),这些标记将反映出城市中心与子午圈之间存在误差。此外,由于我们知道子午圈与地球表面的赤道几乎垂直,因此如果我们的测量结果正确,它们应该呈现出明显不同于预期的情况,即使是在如此短暂的一段时间内,也会导致观察者的眼睛感到奇怪,因为它挑战了他们关于世界如何运行常识。
所以,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那个悠久时代人们如何选择这样一个无法解释其目的或原因的地方作为他们最伟大的象征之一,而同时,他们却无从得知其实际影响。
标签: 武则天的神话前身故事 、 神农氏为什么叫炎帝 、 中国神话人物有哪些 、 未卜先知的神话人物 、 人物传记书籍推荐